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中鸿信2024秋拍 | 上海博物馆专家单国霖先生解析元代鲜于枢精品草书《吴越春秋》

2024-11-08 09:56:20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bb528923346aceff30c135ede299813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5220267ab1518a6f5b70aa916e066fc.png

万物皆收藏也

元代初期的书法总体特点是崇尚复古,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中鸿信2024秋拍《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中就有一件元代鲜于枢的代表性作品草书《吴越春秋》,内容摘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鲜于枢存世墨迹(包括题跋)有四十件左右,主要是行草书。其书风有北人的强劲凌厉、遒爽豪迈之气。小编也借此机会与诸位藏家一同赏析此件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

饕 餮

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6f1ca6fdd976aaf9bdf9ce772d25ca5.png

0889

鲜于枢(元) 草书节录《吴越春秋》卷

镜心 水墨纸本

21.5×53.5cm;

21×37cm:

21.5×48cm

【说明】此帖经项元汴、陆师道、徐有贞、李梦阳、徐汧、张天柱递藏

【藏家简介】

1、项元汴(1529-1590),字子京,号墨林,室名天籁阁,浙江嘉兴人。家富饶,精鉴赏,收藏之富,甲于江南。工山水、花卉及诗文书法,为明代著名收藏家。

2、陆师道(1510-1573),字子传,号元洲,后更号五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师事文征明,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彩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著有《五湖集》、《左史子汉镌》等传于世。

3、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号天全,南直隶吴县(今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明朝中期宰臣。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左都御史。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4、李梦阳(1472-1529),又名献吉,字恩赐,号空同子。明朝政治人物,文坛前七子之一。

5、徐汧(1597-1645),字九一,号勿斋,江苏长洲人,画家徐枋之父。与同里杨廷枢相友善。崇祯元年(1628)进士,改庶吉士。授简讨,累迁右春坊右庶子。清兵至,南都、苏杭相继失陷。剃发令下,公誓不屈辱,以死殉国。

6、张天柱(清·康熙),字梦高,号擎庵,浙江秀水人。明亡后,寄迹南京。康熙初年,见风俗奢汰,人易作恶,因著《进善集》。

【释文】莫邪曰:“师知炼身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漫理。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阖闾其重。既得宝剑,适会鲁使季孙聘于吴,阖闾使掌剑大夫以莫耶献之。季孙拔剑之,锷中缺者大如黍米。叹曰:“美哉,剑也!虽上国之师,何能加之。”。

【钤印】伯几印章(白文)

【鉴藏印】神品(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10页,第92方印相符】、子京父印(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09页,第50方印相符】、子京(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09页,第82方印相符】、项叔子(白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09页,第80方印相符】、项元汴印(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08页,第30方印相符】、桃里(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08页、第25方印相符】、退密(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10页、第103方印相符】、墨林山人(白文)、古吴陆氏五美堂图书(朱文)、云间徐氏家藏(朱文)、逸古堂(朱文)、李献吉氏(朱文)、东海徐元玉父(朱文)【参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51页、第2方印相符】、擎庵(朱文)、徐汧私印(白文)

【题签】元太常鲜于伯机。

鲜于枢( 1 2 4 6 -1302),字伯几,一作伯机,号困学民、虎林林隐吏吏、直寄老老人等,汴梁(今河南开封) 人, 祖籍渔阳( 今河北涿鹿),箕子(文丁儿子,帝乙弟弟,建立箕氏侯国)后裔。历官江南诸道行台御史掾、浙东都省史掾等, 为宦扬州、杭州等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因与上司争执而遭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825c1f4e2e0b6dfd98c04aa209b51892.png

鲜于枢本款钤印“伯几印章”

晚年寓西湖虎林困学斋,闭门谢客,以琴书自娱。大德六年(1302年)复起用任太常寺点簿,未到任而卒,能诗工散曲,通音律,善鉴识。在书法上,鲜于枢擅楷书与行草书,尤以草书最佳,在元初与赵孟頫、邓文原并称“三大家”,其书法与赵孟頫齐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739daea6fd45be897067b1d5d6b03f9b.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此幅为鲜于枢的行草书的代表作,其书法初学金人张天锡,后上溯晋唐。鲜于枢在三十三岁时与赵孟頫相识而成莫逆,常在书法上相互切磋,虽受赵孟頫的影响却更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在元初的书坛之上难能可贵,由于赵孟頫身份特殊,故而元代统治者招其入朝,虽无实权,却也官居高位,在元代的文坛、画坛、书坛上可谓是一呼百应,且其提倡全面复古的大潮席卷了了元代前期的书坛,当时元前期的书家鲜有不受其复古浪潮的影响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3e3635fd8ac57a9c636c1683465b9311.png

鲜于枢行书《麻征君透光古镜歌》(台北北故宫博物院)

受赵孟頫影响的书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其妻管道升、其子赵雍、友人邓文原、学生俞和等人为代表的缺少自家面目,书风步趋赵氏者,缺少独立的审美价值;另一类则是以鲜于枢、康里巙、柯九思等人为代表的虽受赵书影响,亦能有自己风格,成就较高的书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712e42d1d0e180cf1f750b606772ebe8.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将其这幅行草书与其楷书《道德经卷》(现藏于北北京故宫博物院)相较,其楷书中受赵氏影响较多,后学唐代虞世南、褚遂良,进而上溯钟繇、王羲之,但总体上来看,体式与赵氏接近,反观其行书和草书,行书作品见《麻征君透光古镜歌》,受赵氏影响,且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而雄健过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80c5c8293d50ce762eafe771bf2a950.png

鲜于枢楷书《道德经卷》(故宫博物院藏)

其草书,个人特点更更为鲜明,通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水帘洞诗帖》来看,其草书从张旭、怀素处受到启发,有师怀素一路,风格与赵氏不类,但其草书甚得赵氏推重,“仆与伯几同学同学草书,伯几过余远甚。仆及力追之,而不能及”(朱存理《珊瑚木难·赵孟頫题伯几〈临鹅群帖〉》),点画多姿,骨力力强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da2eba36babbc0bb04daea9cdc7f30dc.png

鲜于枢草书《水帘洞洞诗帖》(台北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于其行草书,与楷书相较,灵动而不拘谨,已脱赵氏秀润之色;与其行书相较,姿态多变而趋于放逸;与其草书相较,放逸而尚不恣纵,用笔雄健,加之其上溯晋唐, 师怀素一路,故而其行草书、草书与赵氏风格不类,用笔圆劲凝练,更具旭、素遗意,“张(张旭)妙于肥,藏真(怀素)妙于瘦”(《山谷题跋》),张旭的草书是在“二王”的基础上省减纵放,创作时每借酒壮其气,形成了奇逸飞动的草书风格,具有自我表现性;怀素继承了张旭狂草,亦有醉后挥毫的习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faa51828fd53320ec91ab240478450ac.png

怀素草书《自叙帖》(台北北故宫博物院藏)

鲜于枢虽继承了了二人灵活多变的用笔特点,但既不同于张旭的“简略而不易识”“脱帽露顶王公前”(杜甫《饮中八仙歌》),也不同于怀素的“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窦冀),更更具有其个人独立的审美价值。元代后期的书家边武(生卒年不详,字伯京),行草书深受鲜于枢行草书的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4c5a9c306a25ecfae3e42916a191ac2.png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全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同为鲜于枢的行草书代表作,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人杂诗》册中可以看到,鲜于枢在这时的行草书中虽显灵变,但敛多于放,而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用笔雄健纵逸,更为成熟,正是其性慷慨,具河朔伟气的写照,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4694dfc06bed0e5046be1e3021af07d5.png

鲜于枢行草《唐人杂诗》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在此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鲜于枢完全脱出赵氏之貌,既有行书的婉转法度,又有草书的灵活多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830efc0fe8b614fceab4a4a7ec57f5f3.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269a2aad5ececb2a704485dc9a32fa3b.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鲜于枢的用笔特点是长于悬腕,故线条圆劲流动,同时具有北人的刚强劲气。据袁裒跋鲜于枢帖后云:“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至正直记》卷二云:“鲜于困学公善书悬笔,以马革(按:指马鞍上的毡垫)三片置于座之左右及座顶,醉则提笔随意书之,以熟手势,此良法也。悬笔最好可提笔,则到底亦不碍手,惟鲜公能之,赵松雪稍不及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be1e712e3fd54797a2fae6603811187b.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鲜于枢这样的积功苦学,使得其作品的笔法极为纯熟,以致赵孟頫本人也说:“仆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仆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a62643d62a07fab1654dc3da5d465ba8.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此件《草书节录<吴越春秋>》笔法纵肆,欹态横生。通篇“全力以付”,“无一笔苟置”。从用笔力上看,锋敛墨聚,圆劲有力,每一笔画的起收、顿挫、使转……均从容不迫,却又变化万千。结体略呈右上取势,宽博宏肆,纵敛有度;字与字之间起承转合偶以“牵丝”相属,更多是以内在笔势使上下呼应自如、左右揖让相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1f26eff1f98d2e7ffd2a53ebeddc010a.png

鲜于枢(元) 草书《吴越春秋》(局部)

通观全卷,正如刘欣耕先生所言:“结字严谨而纵肆,点线爽健而富有立体感,挥运之中意气雄豪而出入规矩。他以深厚的功力表现出了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和创造力,从而也表现了自己的气质、人格。”一股文人倔强而潇洒的勃勃英气扑面而来,是其作品中难得的佳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c0623c550b50040bfef24fbb02ce9f15.png

鲜于枢(元) 草书节录《吴越春秋》卷

文中所录节选《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所述干将、莫邪为吴王造剑的故事。干将、莫邪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最早出自出汉代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中,后来由历史上诸多著作摘录和引用。此卷中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作为造剑的名匠,与其妻莫邪奉命为吴王铸成宝剑两把,为了完成吴王交付的铸剑任务,在铸剑遇到困难的时刻,妻子莫邪想起先师用身体来完成铸剑的事,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纵身跳入冶炼炉中,使这故事带有了强烈的悲壮色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11/69cbec1befe7f13d731576214d11835c.png

印鉴对比图

此卷多枚收藏印“子京珍秘(朱文)”、“徐汧私印(白文)”、“古吴陆氏五美堂图书(朱文)”等,亦可说明此作流传有序,经项元汴、徐汧、陆完递藏之。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中鸿信 草书 鲜于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