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即差——历下老五杭州展
时间|2024年9月19日 — 9月23日
地点|恒庐美术馆 杭州市南山路202号
“我只是用传统的笔墨表现当下生活,表达个人情绪。人和画是一致的。”
——艺术家老五
费话连篇
(先声明一下,这篇是与朋友一起酒后瞎聊,乱七八糟一堆,记录了下来。为尽量保留当时聊天的状态,除删减过分重复语段,调整倒颠语序外,不作太大改动。因为是聊天,所以不会严谨。另外,品评先贤,按理也轮不到我说。但比照我理想中的“大师”,朋友问,我也就“硬”说了。)
为啥叫“费话连篇”?
我长时间不写不说了,犯懒。因为此次展览,需要些文字,以前的博客也打不开了,只好把自己想说的梳理一下。也不为说服谁,再说我也办不到。
我有时会隐约感觉到我这条路走得对,但我又说不明白它为什么对,一说就错了。文字好无力,你看不懂,我也无法让你看懂。如果你懂,也就没必要听我说。再说,要想说明白一个事,难免左右纵横对比,这又容易得罪人。
“多余一说,饶舌之语。”就是费话。
你认为什么是艺术?
创作的过程才是艺术,作品只是艺术的附属品。生产过程的刺激体验、笔墨组合带来的快感,是真正的艺术全部。对作者来讲,留下来的那张纸,只是艺术的附属品,已经不太重要。音乐为什么高级,因为声音一出,打动你的同时,它就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是当下感受(留声机只是近现代的物),即感受,即消失。
我画画率意的成份一定大过理智的成份,画画是一笔接一笔不断生发的过程,每一个“下一笔”都是当下本能的反应,反应不对,这张画就不对了。它的过程一定是巧合完成的,不是设计完成的。
我画画纯属巧合,说的白一点,就是蒙,蒙对了,这画就成了。
蒙的几率越高,画家的水平就高,指哪打哪。
你的艺术方向是?
所谓艺术方向大体有三条路:
一是中西合璧,我觉得这条路已经没有路了。
二是用传统笔墨表现当下。
三是以笔墨为媒介,纯抽象的当代作品。我觉得这条路还是可以走的,虽然我不走。我自己走的是第二条路,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是对的。我不认为我是创新的,我一直受传统教育,走在传统的路子里,甚至觉得比那些“先辈”还传统。我就是用传统的笔墨表现当下生活,表达个人的、私人的情绪。这个办法,大丰先生在前面铺了一下,起了引导作用。如果没有他,我也不会坚定走这条路。我常说,我书学“两于”(于右任和于明诠)、画学“两朱”(八大和大丰)。大丰是从八大那里接过来,表达当下,我也愿意从大丰手里接过来——这是我坚持走的方向,我坚信这个方向一定是能通的。我没作什么创新,我只是从“两朱”那里接了下而表现当下情绪而已。当下的情绪是极度个人的,而我又表现得相对“粗俗”、“随意”,画面又不精致,因为我就不是一个精致、优雅的人。
笔墨和人是相通的,人不装,笔下便不装。书品即人品,画品即人品,我就是要把人做好,其他交给老天。
谈谈大丰的美人和你的美人。
打个比方,大丰画的是二十七、八岁的女人,偏妩媚。我画的是十八岁的女人,偏清纯。郁俊则更小,小萝莉嘛。
大丰的粗线女人体好,线条的确齐白石似的,画不太准的那部分,非常棒。画史一定会留下一笔的。画得简、用笔粗,形不准,画得“巨难看”,都好。
他有很多走兽、花鸟,线也连不起来,也难看,可就是那一部分——“绝好”。大丰的笔墨与造型抽离了一下,好多笔墨不在造型上,出现得也毫无道理。不讲理的部分,恰恰非常有意思,可爱。
西画色彩从造型中抽离,甚至打个格、填上色,也变成艺术,那中国画笔墨也完全可以从造型中抽离,变成另一种水墨艺术,完全可以行得通的,只是以前没人做。大丰很多不讲理的笔墨恰恰在这时出现了一点,这是多大的一条路啊,接过来完全可以走下去的。这个方向,越走可能就越没人理、没人懂。
你在传统上进步了一点点,大家就受不了,但不进步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怎么看笔墨当随时代?
说得不太准确。作为当代的人生活在当代,你的情绪就是当代的,只要表现自己了,笔墨就随时代,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随时代了,跟那没关系。只要你的情绪是当下的情绪,那就是随时代了。
一幅字,气息近“苏黄米蔡”,你看一眼就知道是宋朝人写的字,为什么?因为那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西。我的东西像大丰,那是大丰表达的当下人的情绪是对的啊。不是我像大丰,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这样表达。而多数人是装的,装学古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那下笔必然就是装的。比如现在有人说弹古琴就是要用丝弦,其实我相信就是嵇康在,他到这个时代也得用钢弦啊,因为这个东西太方便了,没必要拼情怀。
怎么看别人说你创新?
讲我创新的那部分人其实就是没进传统,古人用笔墨表达自己的心性,我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性,这有创新?我和古人用的是一个方法,古人用笔墨表现自己,我也拿笔墨表现自己,一模一样,这个不是创新。只是画自己看到的东西更顺畅一些。比如前几年不能出去,我就在家里听戏,所以多画戏曲人物。我出来逛一圈,肯定山水就多起来了麼。
说说你对近现代一些大师的看法。
黄宾虹:大家低估的是他的书法,其实他的书法比画好,晚年的书法线条已经从文字上抽离了,高级,书法上往前探的步子比画要先进一些。他线条在那里堆,分部截出来看,很扎实,线条太棒了,不是因三亿在那里放着,那是真好,他就厉害在那里,功夫全在字上,好过书法家的字。要评最好的书法家,那是黄宾虹,而现在只是认为他的篆书好,因为他的篆书写得跟别人太不一样了。
齐白石:草书最适合画大写意,齐白石只是行楷入画,如能草书入画,就更高级了。
常玉:太自我,不见得他技术有多好,但最终用油画表现得很成功。他是跟马蒂斯野兽派后面走的。
潘天寿:他的贡献是对构图的把控,很讲究,作为教材很有用,画面太有设计感了,太讲“理”了,但也就少了意外之趣。
吴茀之:可以说是吴昌硕底下(包括赵壑云、王个簃、诸乐三)不错的一位,他的作品流量太少了,外面看不到,作为生意筹码来说没法做。他多少有点固守的意思,没太大意义。如果他拿他的那套办法与时代勾连下,那他就是成功的,但他没做。
曾宓:很有创新,但书法线条弱一些。要走传统,书法必须好,要高过书法家的书法。
尉晓榕:中西合璧的路子,林风眠、蒋兆和是成功的,但到他这尴尬了,卡在那里了。
对当前中国美术教育的看法。
美术教育30年来不太对。我对此是悲观的,我知道它不对,但话语权不在我们这里。我不排斥素描,我本身也是素描这一路走来的。素描是必须有的功底。
作品欣赏
雨亦奇 23cm×52cm
金石流霞 23cm×52cm
抱朴道院写生 23cm×52cm
湖边便利店如此风雅 52cm×23cm
西湖渔歌 52cm×23cm
大马弄 52cm×23cm
石佛寺小景 52cm×23cm
虎跑寺 52cm×23cm
吴山青樾 69cm×17cm
湖边水杉林 69cm×17cm
黑云翻墨未遮山 69cm×17cm
百年西泠 69cm×17cm
总相宜 69cm×17cm
山高月小 69cm×17cm
湖边香樟是我家 52cm×23cm
游永福寺所见 52cm×23cm
丽人行 52cm×23cm
朴素而天下 52cm×23cm
画以达吾意 52cm×23cm
四进士 52cm×23cm
周郎妙计安天下 69cm×17cm
着力即差 17cm×69cm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138cm×17cm
饮湖上初晴后雨 138cm×17cm
老五
原名费中兴。
一九七三年生,
山东滕州人,
现居济南历下。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