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视频| 袁小楼 “文脉共生”中国绘画创新的独特路径

2024-08-29 14:59:42 作者:裴刚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艺术家袁小楼在7年光阴中,沉潜于东方美学和儒释道幽微的深研之中,寻得“皮相之见,无相性空”的文化根脉,融炼转化为“文脉共生——袁小楼绘画展”的61件佳作。

  “文脉共生——袁小楼绘画展”于2024年8月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展览于北10展厅展出。此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办,中国肽益生命科学研究院,康一集团支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fd702eff964abfa6b06fd84e476c73a0.jpg

展览现场

  “袁小楼的‘自然流’技法,纵横流淌的线条,构成了具有东方审美的绘画空间,在世界范围是他的首创。并且他也在东方美学的体系中不断转换出当代的艺术观念。”韩国美术馆馆长朴善宇在展厅中观看作品时深感震撼,表示艺术家的作品不由让人想象连接有和无、空间与空间、时间与时间“线”的诞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6c9d033c93b66aa23c528f13d4320358.jpg

日本京都艺术交流协会总裁石田净(前一)与韩国美术馆馆长朴善宇(中)在展览现场

  “自20世纪末开始,西方文明的强势状态渐渐被打破。袁小楼的艺术以东方美学、哲学思想为核心,结合着西洋绘画的技巧,让东方美学传递到全球。‘无相’是他作品的重要观念,面孔没有具体的形象,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他打破了艺术的边界。”日本京都艺术交流协会总裁石田净在展厅中慢慢的观赏作品踱步、沉思,他坚信艺术家袁小楼的作品世界预示着一个东方诞生的文化艺术作品将在中、东、西三洋国际文化艺术世界中作为新的亚洲艺术旗手登场。 从面向未来的目的地来看,他所追求的“道·Tao永远都在“途中”。因此,直至今日,他也还在为心中所求之“道·Tao”而不断努力着创造着“路”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7da4baaaa551c2c3a867430ca712bf22.jpg

日本京都艺术交流协会总裁石田净(前一)在作品前

中国绘画创新的独特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33a76dc60b45a78b8b8f3c5fcdb307e.jpg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乔宜男主持开幕式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乔宜男主持了此次展览开幕式,并邀请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姚友超主任,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艺术评论分会会长陈池瑜,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周尊圣,中国囯家画院人物画所李晓柱所长,研究员周钢、汤立、陈鹏,荣宝斋画院马海方教授,周同祥导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曾迎春副主席,中心中国肽益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栋梁博士,日本京都艺术交流协会总裁石田净先生,韩国美术馆馆长朴善宇先生,PSJGl0balGr0UP总会长表世镇先生等,近百位嘉宾出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12c8c32af5e3258a52f848df4006f936.jpg

中国艺术学理论艺术评论分会会长陈池瑜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艺术学理论艺术评论分会会长陈池瑜在发言中谈道:“袁小楼以开阔的艺术视野,崭新的艺术语言,追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续接中国文化的文脉,并用亚麻布和矿物质颜料极特殊材料,创作老子、孔子形象以及《问道》《老子出关》《杏坛讲学》《周游列国》《子修书》等,礼赞儒道文化的创立者和思想家。他还创作《致敬佛陀》《致敬东坡》《念奴娇.东坡赤壁》,反映作者对我国古代儒道释文化的热爱,对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敬仰,对哲人先贤的崇拜。小楼先生以淡雅的灰色调和赭石、石碌、石青等矿物颜料,在恍惚的梦幻般的景象中塑造出孔子、老子、佛陀和苏轼崭新的形象。他以敦煌壁画和佛陀本生故事及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丰富多彩,《舍身饲虎》《割肉喂鹰》《鹿王本记》《佛陀讲法图》等,将佛祖本生慈悲故事转化成新的感人的艺术形象,《夸父》《西王母出巡图》《七仙女》《山海经》等,展开丰富的艺术形象,创造古代神话生动视觉形象。小楼先生擅长以多种矿物质材料为媒介,发挥岩彩的特殊表现力,将岩彩和写意结合起来,并对敦煌壁画形象和神话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体悟,创造出风格鲜明的新的当代视觉艺术形象,走出一条中国绘画创新的独特路径,形成独自的表现中华古代文明的意象艺术风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497bebdfe51afbe271ec1d89e58056ff.jpg

巴黎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原主任 殷福在开幕式上致辞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殷福在发言中讲道:“袁小楼先生作为艺术家,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研究中西方绘画材料和技巧,从中国古代壁画岩画宝库里寻找灵感,紧跟时代,贴进当下社会与文化,用他特有且全新的中西融合的绘画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东方充满诗意和感染力的世界。‌小楼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对中华文脉根的探索和哲思,‌都承载着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小楼先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独特贡献。他多次在法国等西方国家举办艺术展览,受到当地艺术界和观众积极评价和欢迎,为中西艺术交流做出了很大努力和可贵贡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c3bc31cc254b24b6a34aae94d709a9b8.jpg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姚友超在开幕式上致辞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文脉共生——袁小楼绘画展》得以隆重呈现。此次展览的作品,从时间上涵盖了东方美学演进的漫长历程。所描绘的人物,从儒、释、道的古圣先贤,到北宋集儒、释、道之大成的苏东坡,直至当下,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这是袁小楼先生多年来艺术探索与积累的集中展示,也是我们中心立足“艺术服务、艺术普及、艺术应用研究”职责所主办的重要活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一直致力于服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文化自信的标志之一,是我们的艺术家能以宏大的视角纵贯伟大的人类文明。我们期待在重要的展览中,中华文脉如同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流,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也彰显出画家对于中华文脉的深刻认知、传承与探索。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希望观众置身于这个展览,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雄浑厚重与时代的强劲脉搏,共同见证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与和谐共生。”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姚友超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谈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3087421350aaa5e67d95b756aefcb42c.jpg

“文脉共生——袁小楼绘画展”开幕现场

共生美学

  袁小楼,又名孔治超,祖籍山东曲阜。文史研究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理事长、艺术创新实验室主任。曾在法国、北京、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多次个展,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散文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欧盟委员会等机构收藏。袁小楼主要以新材料、新技法进行艺术创作中,他长期致力于探索绘画表达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并希望通过绘画阐释东方美学的传统内涵和当代价值,从艺术的角度提出了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延续与发展的个体思考。

  旅法艺术家袁小楼希望通过绘画艺术的形式,探索中华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呈现中华文脉的特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美学。袁小楼绘画美学以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关注,通过对中华文化东方根性创造转化,所生成出来的共生美学,来滋养当前世界迫切需要的和平渴望,以东方大美来彼此共生,这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贡献。

  艺术家运用新材料、新技法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表达方式,作品是对中华文明的视觉新阐释,也是对架上绘画技艺的新探索,同时也是艺术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当代发展的个体思考。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诸子的哲思理趣奠定了中华思想的根基源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形态。作为中华传统思想中的主体体系,儒、释、道三家以不同的核心理念构筑起中华思想的基本面貌,千年赓续而成为了中国的发展之道、相处之道,中国人的人生之道、生存之道。袁小楼用他的绘画语言,以先贤哲人为对象,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传统美学的重新挖掘。

  艺术家袁小楼希望通过绘画艺术的形式,探索中华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呈现中华文脉的特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生美学。

  展览分为:追忆贤哲、致敬敦煌、体悟时代三大篇章,于当下将架构东方美学的叙事性续起来,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华文化融合共生的大东方美学独特文化内涵延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1eb929c55088d9e96b7a2be4823de4e8.jpg

艺术家袁小楼为嘉宾观众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69558e288d31497e740f9fb2f67feec.jpg

艺术家袁小楼(中)与日本京都艺术交流协会总裁石田净(右二)、韩国美术馆馆长朴善宇(左二)展览现场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391a19f516a660c45419bc94e28e65a0.jpg

袁小楼绘画用材料原矿展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a58a5cfc95e095b7db36cefeea07273.jpg

袁小楼绘画用材料原矿展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4839059518856d857e6c3b2975e2b2a2.jpg

袁小楼创作手稿文献展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204c323ab5b9ff0c0ab59fccf8773082.jpg

袁小楼创作出版文献展柜

  追忆贤哲 展览通过纵贯中华文明2500年前至1000年前绵延至21世纪,从儒、释、道的圣贤至北宋集儒、释、道大成者苏东坡,直至关照当下的中华文脉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对话,续接东方美学宏大的叙事。疏理中华文明之文脉,运用绘画的形式,重新架构东方美学,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是并行、相融、相互支撑的“合”的美学体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7952b43dfed9cbbb2113542010243ac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f68f26d2689b03a7093191c61311b34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a60c4593b8bc3da64040cc893699919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66fad2136afc3512a8d978e808882e0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898b6c561ae952e63bea3f18196d9bd.jpg

展览现场

  儒家汲取道家思想,天道言人世,从而形成儒家思想是从道家理论进行系统吸收与融合,自此儒道相合,儒家本体理论中有道家思想的印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6f9c4a5ee0ffb3cfd21d14494706be5.jpg

周游列国200×1200cm 2023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正是以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协调世界为根本。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自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98e4ec540c522fcedb16e2292df23eda.jpg

问道250×300cm 2022

  道,是宇宙万物衍生的根本规律。德,就是要尊道而行,如何尊道而行,道之所以被尊重,就是它对万物生长,顺其自然,不加干涉,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兴发万物却不自持其能,生养万物而不去主宰,这是最为深厚的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898b6c561ae952e63bea3f18196d9b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d78f32309fcda705f7b225073249cc5c.jpg

苏东坡系列(局部

  苏东坡作为儒、释、道的集大成者,其“水”的哲思和“随物赋形”的人生复利积累,时时刻刻都在如水流过生命精神的拓展边界。人贵有内核,有自我的精神立杖,也有中西方相通的哲学原道。低谷和高峰之间,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生命的丰富度、高度和韧度,全凭倚自己的杖,在人生的大江大河边,俯仰之间,精神不枯不竭。在这样的心理底色上,他可以把儒释道融合得更加有机,更加生动,结合他的出世入世之间的顺逆经历的化解,儒家,迎难而上,水之心。道家,柔韧包容,水之信。佛家,以水洗水,水之新,成了共同的“苏海”。

  诸子百家的哲思理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思想的根基源头,它们以不同的核心理念构筑起中华思想的基本面貌,千年赓续而形成了中国的发展之道、相处之道,中国人的人生之道、生存之道。袁小楼用绘画演绎先贤哲人的历史故事,呈现他对中华传统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致敬敦煌 袁小楼通过不断推动媒介的演变和发展,不仅是艺术表现的主体(有时甚至超过图像本身),而且是媒介表现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媒介语义表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多层叠加绘画,可以达到色彩的饱和和天然材料的自然亮色,呈现东方美学的新的艺术形态和表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e6a7621c5efcc439e7d0e8b77aedd01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e819aa7291bf20640c92f5872de158d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c93f7a9bb33185078b24d01bdaa4896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2c122cf7d7fec9e36d98463f5fd26398.jpg

展览现场

  敦煌是中华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文化资源,为后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财富。以敦煌为题的艺术创作多种多样,袁小楼以他对传统壁画、古代岩画、佛教文化的研究,借以多种矿物质材料为媒介,用飞天、造像等敦煌壁画形象进行写意表现,以此勾连起他与敦煌的对话,表达了他对敦煌的崇仰之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27f301a5176e8a2671735b5e9c7b72cf.jpg

割肉喂鹰图 200×270cm 202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82d3cec565f80b9c71873a605e57b060.jpg

鹿王本纪 73×450cm 2022

  体悟时代 当今世界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不同文明之间既可以交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中国则以传统思想为核心,自我更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袁小楼以自我回归历史现场的艺术化处理,用绘画表达了他以中国传统思想解答当代困境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以此展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135fd6a376f2374d9a8aaa7662006da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221def11329fdf49253171432295be8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8/cea743129becf285458d8a7c4b422c38.jpg

展览现场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这个观念出自《金刚经》。我的作品中没有具体的面孔,形体之间相互突破交融,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相’,‘无相’留给观众去填充,我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袁小楼的艺术创作从表面上看是由材料技法而导致语言形式的表现变化。但究其根本是文化、观念的演进决定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73f246513985e354d379a13b0ff74134.jpg

七子(三联)150x530cm   亚麻布+矿物材料+贵重金属+特殊材料  202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ea6824455047325bac7161572b556641.jpg

七子(三联)局部

  从东方美学平面化的点线面逸性游走的方式,到几何性状或近于混沌的冷灰、暖色、黑、褐中性色块的相互融合、碰撞、渗透,形成厚厚、微妙的色层。矿物颜色多层的叠加之下颗粒的质感反射出历经沧桑岁月洗礼的厚重、坚实、浑然若远古的回响附着于画布。相互对比交互形成的关系、情绪。在时代觉醒系列之《和平》、《七子》等等作品形成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关系,展开东西对话,过去与现代的对话,色彩稳重、内敛、含蓄的灰重底色托起祥和的图像,或具象或抽象的人物符号影影绰绰,《和平》中间似乎流淌的是泪水、鲜血,抑或是希望之泉的象征,被由内而外的光线投射出来,获得超越历史、地域、民族的崇高与精神本质的追求。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真正的美就在自然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要去体察自然,感悟天地与人与物之间的契合。庄周梦蝶正是如此,与宇宙万物相始终,在物我两忘的过程中,才能体悟美的真谛。在亦真亦幻的人生旅途中,远离俗世烦恼,在天地中感受着美的存在。

  袁小楼在作品前说:“无相还没有达到性空,下一步会向性空的观念发展,有色化气,最终回归自然,才是我对东方美学精神的完整体现。”正如日本批评家石田净所说,袁小楼仍然在追求“道”的路上。


艺术家简介

袁小楼,又名孔治超,祖籍山东曲阜,1972年生,孔子 75 代传人。

现任宁夏文史馆文史研究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理事长、艺术创新实验室主任。曾在法国、北京、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多次个展,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散文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欧盟委员会等机构收藏。袁小楼主要以新材料、新技法进行艺术创作中,他长期致力于探索绘画表达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并希望通过绘画阐释东方美学的传统内涵和当代价值,从艺术的角度提出了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延续与发展的个体思考。

个展:

2013年 欧盟委员会举办个人油画展(法国斯特拉斯堡市)

2014年 第4届国际旅游文化节个展(法国米鲁兹市)

2014年 “永恒的中国”中法建交50周年个展(法国斯特拉斯堡市)

2017年 “混沌”袁小楼个人油画展(中国北京翰林书院)

2019年 “无相”袁小楼创新艺术春季首展(中国北京)2021年

“生”—24节气及创新实验室阶段性成果展(中国北京)

2021年 “无相”—行走的壁画(中国北京)

2022年 “何处惹尘埃——袁小楼画隐”(中国北京)

2023年 “她自在——袁小楼当代绘画展”(中国澳门)

联展:

2013年 第24届国际地理节中国主宾国文化艺术节邀请展(法国圣迪耶市)

2014年 贺兰山岩画国际联展(中国银川)

2017年 《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中国北京)

出版:

2009年 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凝炼•瞬间》

2013年 出版散文集《江湖残卷》

2013年 出版游记散文集《一路向西》

2013年 出版油画作品集《凝固•岁月》

2016年 出版纪实散文集《南京不哭》

2019年 出版创新画集《无相》

2020年 出版个人专著24节气《生》

2021年 出版个人画集《无相》

论文发表:

《艺术评论》《中国民族博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收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

欧盟委员会;

第24届国际地理节组委会;

法国桑迪耶市政府;

法国米鲁兹市政府;

法国斯特拉斯堡市政府;

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个人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8/94fdafa191abea0da9a9ce3687822f3a.png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文脉共生——袁小楼绘画展

艺术家:袁小楼

预展时间:2024.08.22—08.27

开幕时间:2024.08.28 15点30分

展出时间:2024.08.29-09.21

地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区北10展厅


责任编辑:裴刚

推荐关键字:中国国家博物馆 袁小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