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徐悲鸿的马为何被世人所追捧?【中鸿信2024春拍】

2024-06-01 17:08:58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702ed176a3552d3e1a93b1961cf6d874.jpeg

中鸿信2024春拍共设有20个专场,2000余件拍品,涵盖中国书画、古董珍玩、古籍文献及茗品佳酿等艺术门类,可谓异彩纷呈,烂漫绽放,看点颇多,将为业内藏家、艺术爱好者呈现一场融贯古今、门类丰富的艺术盛典,诚邀四海藏友莅临现场,共襄盛举。

本季春拍,所有专场已在中鸿信微信小程序全面上线,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查看本季拍品信息,在线参与网络竞拍,佳作云集,敬希垂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b2da8005d0b555f9f853012980e2dc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fe68924a5f2a956dec8d27fee36e20cc.jpeg

徐悲鸿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绘画元素带入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光影、造型,强调描绘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0f577b83d3295fe4aedd12f3efef99eb.png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ab5f103f4f6bb5be98dc5f30d03b51b.png

徐悲鸿(1895-1953) 山河百战归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奔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提起画马,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便是徐悲鸿的名字。于徐氏所作之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可谓中华民族标志性的艺术形象。

徐悲鸿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以马为题的作品,早年的作品,以西方写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准确把握马匹的造型和解剖,通过色调的变化表现出体积感和透视性,一派西方油画的面目。在此之后,画家逐渐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西方的油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引西润中,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笔下的线条概括洗练,笔下奔马的形象也愈加劲健,肌肉线条更为明显。

款识: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江丰先生惠教。辛卯大寒,悲鸿。

钤印:悲鸿之画(朱文)

说明:

1.附章津才鉴定证书;

2.2011年3月26日此作品经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章津才鉴定为真迹。

【上款人简介】江丰(1910-1982),上海人,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原名周介福,曾用名周熙、邹介福,曾用笔名江烽固林、高岗等。

江丰是中国革命木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全国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之一。在延安期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1949年后,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出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53年徐悲鸿病逝,江丰接替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代院长。1979年复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文化部顾问。代表作品有《码头工人》、《冰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向北站进军》、《国民党狱中的政治犯》、《清算斗争》等,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江丰美术论集》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743a33d8179b325011f58ca93cde9ee.png

章津才鉴定证书

画家笔下马的形象,在四十年代有了质的飞跃。在此之前,徐悲鸿曾远赴印度大吉岭,一路上山地崎岖,骑马前行。细心的画家有了仔细观察马匹的机会,既抓住了马匹运动时的动态,又捕捉到了运动中马的神态情貌。四十年代之后的奔马作品,脱去了原有静物写生的僵直,凭添了画面的动感。纵观悲鸿先生的奔马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着的是画家不同的心境与思想。既有 “秋风万里频回顾”的英雄豪迈,也有“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忧国忧民。画家赋予了笔下奔马鲜活的人物性格,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4ab5f103f4f6bb5be98dc5f30d03b51b.png

徐悲鸿(1895-1953) 山河百战归(局部)

此件《山河百战归》描绘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昂扬气象,体现着新生政权满满的正能量。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升。徐悲鸿也切身感到了作为国家主人当家作主的幸福。1949年徐悲鸿应邀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出席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此之后,他又参与了制定国旗、国歌的工作。7月在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徐悲鸿又当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42dc8bcd45b79a53231239556a23551.png

徐悲鸿(1895-1953) 山河百战归(局部)

1951年春日,悲鸿先生欣然命笔,创作了此幅朝气蓬勃的奔马,以歌颂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谓“铲尽崎岖大道平”的“民主之马”,四肢蜷起,天马行空,意气风发,风驰电掣,飞驰而来。可谓一路坦荡。画中在西方写实技法的基础上,加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将奔马的形象表现得准确又富于美感。画中奔马向前奔驰,转头回视,这一动作恰到好处地将奔马颈部优美的肌肉线条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出来,胸、腹、臀则通过中国水墨中留白与着墨,表现出西方绘画的透视与光感。马鬃及马尾以大笔扫出,以自然地飞白,使整个马的造型变得清新爽利,极富动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e605db1adccd69eda212ab8b6acf9ac7.png

徐悲鸿(1895-1953) 山河百战归(局部)

此件作品上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一句。点明了画中“民主之马”,身经百战,历尽艰辛,如今归于民主,一马平川。既是对中国人民数十年不屈不挠斗争的赞颂,亦是对美好未来的讴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99cdeca27ba1203c7f46eeeb6974591.png

徐悲鸿(1895-1953) 山河百战归

此幅奔马是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期间赠予其战友江丰的绘画精品,1950年,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适逢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而在1951年,因公务繁忙之故,江丰便顺势担任央美副院长之职,以助其一臂之力。然而江丰上任不久,一场关于主义之争论辩便将他推到美术界的风口浪尖。这幅创作于辛卯(1951)年的奔马,无疑是徐悲鸿以绘画的独特方式,给与挚友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奔马的一往无前,似乎和江丰“火”一般的性情重叠在了一起,使作品流露出更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

徐悲鸿画松树,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传达了他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借松树之形,表达了自己对于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通过欣赏徐悲鸿的松树画作,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徐悲鸿那种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精神气质,从而激发我们在生活中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和勇气。

款识:虬枝历与雷霆斗,土脉微扶春气醒。一代淫威谁敢赭,天荒地变独青青。学儒先生雅教,悲鸿。

钤印:悲鸿之印(白文)

说明:原马来西亚回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b037d359873e26dcfc24b0f191bc8cf.png

参考:北京荣宝2011春拍Lot0610徐悲鸿《劲松长青》RMB 8,400,000

此幅徐悲鸿《松寿长青图》布局、章法颇为独特。此作构图十分饱满,两棵孤立、粗壮的松树占据主要画面。树干以略带干涩的笔墨写出,尽显其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态。繁茂的枝叶交错掩映,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图中的松树仅刻画了最茁壮的中间部分,以留给观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松针以花青染底,浓墨点画,虽然并非具象写实,但郁郁葱葱繁荣昌盛的风貌表露无遗。

树干的轮廓以方笔焦墨勾勒,线条顿挫曲折,体现出松木的沧桑壮美。树皮以浓淡墨卧笔点染,并引用西洋绘画的高光表现法,以白粉作皴染,强调树干的受光面,增强了松树的立体效果,体现出徐悲鸿旅欧归国之初艺术创作上具有鲜明的“中西结合”、“西画中用”的特点。整幅作品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5489f25707a70635843ebbae30ab7116.png

徐悲鸿(1895-1953) 松寿长青图(局部)

本幅徐悲鸿的《松寿长青图》从作品风格来看,应为上世纪40年代所作,为马来西亚回流作品,徐悲鸿一生在其不同阶段的重要时期曾七下星洲,其中4次只是途经,3次作了或长或短的停留。开办大型义卖,为救亡图存振臂高呼。马来西亚风光宜人,入画题材颇多,徐悲鸿曾在此地居停颇久。1939年至1942年为其最后、也是时间最长一次的星洲之旅,1941年,徐悲鸿曾短暂前往吉隆坡、怡保、槟城等地举办画展,3月1日,「徐悲鸿先生画展助赈」 在马来西亚怡保开幕,场内杰作数百帧,除原有的作品,又增设了新作《愚公移山》《放下你的鞭子》《泰戈尔像》《群牛》《马》等。这段时期,徐悲鸿获得了当地政商高层、文艺精英在艺术上的赞助和支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6337b0ba610e9f5c37c615ad50b92af6.png

徐悲鸿(1895-1953) 松寿长青图(局部)

此件《松寿长青图》以昂首挺拔的劲松象征奋勇向前、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隐喻为国征战、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代表抗战胜利的光明与曙光,他的画作不仅是对中国画笔墨荒寒的变革,更是国民精神气质的革命。它见证了徐悲鸿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念,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徐悲鸿以画笔为武器,用松树的形象来鼓舞人心,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徐悲鸿的松树画作依然能够给予我们启示和力量,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释文:潜龙悲弗用,一怒事长征。精爽动天地,至诚感帝阍。简书遍凯迹,风雨苦无言。亭亭一芳草,五年系梦魂。月明谁与约,莹朗到西湖。数叶扁舟小,三潭淡欲无。清光影明灭,俦侣漫欢呼。共尽一樽酒,祝君道不孤。天目应同睹,秋来何太妍。修篁间红叶,绝壁挂青莲。泉自树根出,僧来半月边。此乃真出世,与子结深缘。联袂登仙顶,清狂到太微。一生餐秀色,造化纵情痴。挥手天花落,高谈骋妙词。芳魂今有托,誓死永相依。

款识:有感四章。录呈新城吾友秘存。悲鸿乙亥春尽。

钤印:徐悲鸿(朱文)

鉴藏印:王氏一平收藏印(朱文)、春风阁主(朱文)

说明:

1.王一平旧藏。

2.某重要机构委托藏品。

【藏家简介】王一平(1914-2007),原名王炳真,山东荣成人。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从第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转业至上海,长期担任上海市委领导工作,历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秘书长、书记处书记。

【上款人简介】舒新城(1893-1960),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出版家、教育家。曾办《湖南教育月刊》。1928 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任《辞海》主编。1930 年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全力主编《辞海》。曾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辞海》编委会主任委员。1960 年11 月28日,舒新城在上海病逝,享年67 岁。

横屏阅览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6/c6fce3e639d1270f70ffa84b9c70f24f.jpeg

徐悲鸿(1895-1953) 为舒新城书“行书诗词四首”

此件作品为徐悲鸿千万书法中极其精彩的一件,但它的空间布局和艺术效果可谓独出机枢,慧构天成。可见徐悲鸿先生的生活即是艺术,艺术即是生活,生活与艺术不可分割,至善尽美是其永远的追求。书画家在写书法的时候大都较随意,没有过多刻意的修饰,所以书法往往更能表现一个书家的功底和修养,也是一个书家内心世界率真的流露。历代书法经典中有许多书法精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a99d04fa5946512a653b6dc65a5f5e0e.png

徐悲鸿(1895-1953) 为舒新城书“行书诗词四首”(局部)

徐悲鸿写给舒新城这幅书法,从传统意义上来看,该作品用笔提按之起伏动荡、使转之俯仰灵动、结构之开合以至收笔之率直、行运之泰然,皆至尽善尽美之境。可以看出,徐悲鸿善于运用和调动一切对立艺术因素,达到对立统一的和谐境界。比如书法中“弟”与“鸿”之间的大小对比、“之间的长短对比、一个“兄”字之间的形体区别、“为”和“感”相连两字之间的俯与仰的不同夸张表现、笔画多的“为”字与笔画少的“兄”字在笔画轻重上的差异、“风”与“景”形体的趋圆与趋方变化、一个“兄”字入笔的顺与逆、书法的首尾与书法中段以及落款的节奏变化,都在自然地发挥着对比和谐、相得益彰的美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75ae3905272be7b69b4fd78540a1c01.png

徐悲鸿(1895-1953) 为舒新城书“行书诗词四首”(局部)

作为一名画家,徐悲鸿具有超强的造型观念和能力,其作品细致到每一个字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奇美造型,乍一看仿佛似曾相识,细看却字字个性独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书法的书写,从整体到局部,没有一笔是疏于经营的。他书法的每个字都与通常的造型有着显著的差别,从形状和整体上表现出了艺术作品独特的构成之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d64fa424e9d4c1af4f6b8f96af0a2cc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13ab4f76e25a55cffbb7ae733a8263fd.png


责任编辑:罗书银

推荐关键字:中鸿信2024春拍 徐悲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