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近日,由指导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单位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办的第五届“泉州宝藏——2023-202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学术主持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本届跨年展以“聚宝刺桐”为策展核心,呈现科技发展与中国海洋文化之间的碰撞。旨在思考人与自然、科技的联系,并探索未来科学的价值观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展览海报
指导教师刘沛文、孙德琛、胡明明、于淼淼,艺术家陈新椿、FDS工作室《月壤NO.11:重生》系列作为特邀展品于伊斯兰馆展出,该项目是基于未来设计的视角,呈现艺术家对当下太空探索的感知,追寻人们在面对深邃的、未知的宇宙探索过程中,科技在其面前是否显得更加“脆弱”的问题。通过对真实“月壤”景观内容失去意识的变形,疏离“月壤”常态增加审美延时,再通过数字生成技术构建新的空间构成来表达。
陈新椿、FDS工作室 《月壤NO.11:重生》系列 展览现场
指导教师刘沛文认为,随着AICG的迅猛发展,为未来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创作,并为“多重共生”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基于从时间轴、类别轴、特征轴及个案型对未来设计进行理解,通过未来设计教育与科学交叉融合的视角,从文本的角度探究,其不仅仅是通过视觉设计审美将“未知的科学文本”可视化,也是对“已知的科学文本”,以更具有艺术性的创造性思维重塑观者对艺术与科学的整体认知。艺术作品提供者,基于未来艺术设计本身的“神秘感”,引导艺术作品接受者思考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同时唤起双方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一切不再是冰冷、遥远的存在。
刘沛文 未来设计——实验艺术与科技课业路径
指导教师刘沛文表示,未来设计——实验艺术与科技课业的定位,培养的是领军前沿的设计实践者,打造跨学科思维的工作室,以及多重共生的交流平台,并通过展览的方式对未来艺术作品进行展示。正如,FDS(Future Design Studio)工作室的成立,强调的是将无形的文本转化为有形的设计。基于未来设计的语境,FDS试图探视数学、物理、化学、医疗、生物、人工智能和沟通及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彼此相关的。
刘沛文、孙德琛 未来设计——AI绘画课程
AI绘画由复杂的算法和机器学习驱动,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AI系统可以生成图像,模仿艺术家、艺术风格,以及在部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在面对“AI威胁论”的话题方面,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这是对传统艺术实践的威胁,但大部分研究学者相信AI绘画有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补充和增强传统艺术实践。此外,从教学角度来看,AI绘画融入课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AI绘画为学生提供了最前沿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数字时代的需求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过度依赖AI绘画也存在风险,这可能会破坏基本技能和创造性直觉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学生拥有利用AI绘画力量的技术熟练程度,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将AI绘画视为手绘插画的替代品,积极鼓励学生将其作为创意工具包的补充和扩展。
孙德琛 未来设计——插画价值传达
指导教师孙德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彰显了一个“互联的星球”所拥有的优势,眼前的趋势,代表着不可思议的未来,作为设计师,我们激动欣喜!基于未来设计插画的视角,其需要在未来艺术鉴赏的基础之上,进行AI绘画技术拓展和手绘创作思维并存发展。其价值包含为经济价值、情感价值、技术价值、审美价值、个人定制价值、教娱价值等复杂的网络,这些价值都被精心编织在每一件插画作品中。
陈新椿、FDS工作室 《月壤NO.11:重生》系列
指导教师胡明明认为,在影视创作领域,AICG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允许创作者想象和制作以前受到实际限制的世界。然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壮观,AICG促进了各种元素的无缝融合,营造了一个艺术、科学和想象力融合的叙事环境。AICG作为跨学科合作的催化剂,超越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传统界限,通过这种融合,电影人可以为他们的创作注入深度和复杂性,用科学的概念和思辨的思想丰富叙事。这种融合不仅增强了讲故事的体验,还激发了观众的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
陈新椿、FDS工作室——李紫诺《月壤NO.11:重生》系列
指导教师胡明明表示,当下Sora视频生成模型的出现,扩大了通用人工智能于视频创作中的应用维度。根据Open AI的技术报告显示,为了构建Sora他们创新的采用了文生图模型、DALL-E等相关技术。将Diffusion模型和Transformer神经网络相结合,摆脱了例如循环网络、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等主流视频建模范式的束缚。从而可以支持长数据序列,使Sora在创作视频时,可以像处理文字和图像数据一样,提高了视频的生成质量,将视频时间延长至1分钟。而在部分影视拍摄中,10秒钟的视频在相对情况下则可称为长镜头,可见Sora生成的视频在时间维度上对短视频和影视创作的影响是显著的。
陈新椿、FDS工作室——叶张萍《月壤NO.11:重生》系列
指导教师于淼淼认为,如何回到中国语境去探讨所谓的中国的未来设计教育,是当下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国潮”作为设计领域流行的关键词,其与AICG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多方面的。AICG可以重塑我们对“国潮风格”的理解,并激励设计师推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界限。就“国潮”插画而言,虽然有其自身的文化魅力和艺术审美吸引力,但与AI技术的结合,可以增强和扩展设计师的创意调色板,在提高时间效率的同时,使设计师能够突破自己的手绘界限。设计师可以将传统技法的丰富性与AI技术的多功能性相结合,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
陈新椿、FDS工作室《月壤NO.11:重生》系列
陈新椿、FDS工作室——谢雨晴《月壤NO.11:重生》系列
艺术家陈新椿对作品进行阐述,《月壤No.11—重生》作品是一次创意与科学的交汇,通过对月球土壤照片的艺术加工(扭曲、重组等手法),进而探讨了一个大胆的概念,即月壤的重构及其变化,以适宜人类生存。该作品重新诠释了月球土壤的原始形态,展现了一个既抽象又具象化的重生概念。
陈新椿、FDS工作室——李雨莹《月壤NO.11:重生》系列
陈新椿、FDS工作室——王木兰《月壤NO.11:重生》系列
陈新椿、FDS工作室——王姝元《月壤NO.11:重生》系列
陈新椿、FDS工作室——王姝元《月壤NO.11:重生》系列
艺术家陈新椿认为,通过这些视觉作品,不仅重塑了观者对月球表面的认识,也为未来人类在月球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想象的蓝图,暗示了人类对于环境的改造和对外层空间的利用。这种创作过程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更是一次对于未知领域深入探索的艺术实践。我们不仅仅是在进行视觉上的探索,更是在哲学和思想上进行挑战,试图探讨人与自然、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陈新椿、FDS工作室——李林超《月壤NO.11:重生》系列
《月壤NO.11:重生》系列,艺术家陈新椿、FDS工作室向观者展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月球世界,引发人们对宇宙深邃、未知之地的无限遐想。旨在唤起观众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是抒发艺术家对于宇宙之美的诗意表达。作品中,月壤不再是冰冷、死寂的物质,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月球土壤被转化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态,传达了对宇宙深邃奥秘的敬畏和赞美,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可能性和未来。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