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拾遗·1+X艺术计划”在佑品空间隆重开幕,1+X艺术计划是佑品空间品牌展览项目,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庆和,参展艺术家代表王亚崴先后致辞,@武汉轮值主席湖北省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现场】
冀少峰发言
刘庆和发言
艺术家代表王亚崴发言
傅中望宣布展览开幕
关于“拾遗·1+X艺术计划”
冀少峰
“1+X艺术计划”是佑品艺术空间的年度展览品牌项目,旨在通过艺术名家及其艺术教育的实践,希冀呈现出当下的一种艺术发展状貌。很显然,这是一个面向青年艺术,同时又立足当代艺术的项目。
本次“1+X艺术计划”得益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庆和的大力支持,他为本次展览取名“拾遗”,这也很符合刘庆和的风格。
熟悉刘庆和的人都知道,他亲历、参与并见证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透过刘庆和的视觉图像表达,不难发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变化。在刘庆和的视觉讲述间,又浸透着他这代人独有的社会主义经验,并带有深深的时代印迹。他的视觉图像世界看似是非主流,处于边缘地带,在轻松戏谑中又透露着丝丝的严肃。他没有装腔作势般的说教,也没有令阅读者生厌的“伪崇高”。有的是一种在都市化的生存实境中的和风云变幻的现实的一种疏离。那种异样的眼神,令阅读者不安的图景,惊恐,躲避,小心翼翼,充斥其间的是一种冷幽默,质疑和警醒弥漫其间。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世界里总是交织着各种矛盾、不安和忧虑。看似梦幻般的图景中,时时散发着是边缘人的不可名状的莫名提醒。透过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玄机顿开。这诚如生活中的刘庆和,他虽然永远在浪潮中,但低调前行,冷眼旁观,密切关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所以在任何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中,他总是那么合乎事宜。由此也因自我符号化表达而给当代艺术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艺术教育中的刘庆和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他的艺术教育实践也和他艺术创作一样,时时和某体系某派别保持着一种警醒和距离。他没有陷入这种学院派的羁绊中,透过 参加本次展览的10位年轻艺术家的视觉图像叙事,他们既受教于刘庆和,但难能可贵,他们又和师辈保持着某种距离。他们的视觉图像表达,才真正是对刘庆和艺术教育实践的检验。
10位年轻艺术家生活在物质高度充裕,思想解放的年代里。他们阳光灿烂,激情满怀。没有父辈的苦难经历,他们自身对激变的社会发展现实更敏感,但观察社会的视角又浸透着这代人独有的表达方式。微叙事、微体验、微表达。敏感的直觉表达,更回归的是他们内心的心理世界。但个性化的精神实践,也让这代青年人画出了问题和方法,画出了观念和态度。
靳骐沣的视觉图像表达充斥着是一种孤独与茫然。大面积的黑色中总是透露着光感。醒目的树枝、桥、塔似乎又有着某种暗示,笔下人物如同他的景物,消弭在深沉的夜色中,不安惊恐弥漫其间,那是一种不安的“静”,孤独的静与茫然的静。
梁醒生以自我家庭生活图景作为视觉传达的符码,青春的远去,生命的危机,透过孩子的童趣,又强化着一种紧迫感。
透过谭斐的《秋收》与《暖阳》,寄寓着她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与期盼,尽管这种憧憬与期盼是虚妄的,不切实际的。
忧郁、孤寂、茫然,若有所思,在王宏州看似轻松戏谑的场景中却又总是心事重重,生存处境的尴尬与游离深深刺痛着她敏感的神经。
王亚崴的视觉叙事荒诞怪异,看似令阅读者匪夷所思,但他的确又时时彰显着个体的无助、无奈与无力,这也是自我生存境遇的真实表达与感知。
王之言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入手,探寻传统文化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必须要有当代的转换。
游戏化、卡通化构成了张闻的视觉叙事特质。在看似大片的场域中和拟人化的游戏中,完成着自我的英雄般的梦想,亦或说是幻想。虚幻、虚妄的现实又的确在眼前。
张萱子则回归动物,回归一种不思考状态,实则是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寻。
张原凤走的更远,直接以简洁纯粹的表达,至简至纯,令人印象深刻。
朱小坤的艺术语言相对成熟些,不仅有自我的文化关注点,也就是常言说的问题意识,比如对环境生态发问,希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有对于边界与距离的探求,很显然和他那一阶段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符号化的艺术表达渐渐在生成。
10位鲜活的青年艺术个案,从不同维度的视觉讲述,也的确是对刘庆和他的艺术教育实践的最好呈现与检验。
但巴金老人的话不仅意味深长,而且更令人深思:“不是我们领着你们前进,而是你们推着我们走向未来”。
谨祝展览圆满!
2023.12.2于深圳
平行与多向
写在“拾遗·1+X艺术计划”展之前
刘庆和
在专业领域讲专业性,用专业术语表述专业思想,是身份的表达。比如从专业的角度看待生活,生活就典型化、符号化。现实生活面前专业思想向来优越,专业到能自我屏蔽触觉感觉,在无古法可依的时候,现实就慌乱地穿越回自我认知的另一端,现实就成了以专业自居的现实。我们陶醉于专业生活,乐见于专业的类化、规模化,却难以在现实生活面前从容。在专业的边界游走,如同步入公式程序,努力的一切就是强化专业体系,走失的是新生的,偶发的,未知的可能。
画画的人首先要健全的是判断力,所谓判断就是指沉浸在专业里,明白专业技术不过是置于身边的索引,用着合适便是。工具材料的运用超乎艺术表达之上,认知也就止于能工巧匠的描摹刻画层面。我不敢再劝别人不要把欲望和拼搏视作你最好的状态,不妨在人潮中同流于惯性的拥挤和沽名逐利里,重要的是你最终能将自己分辨出来。那句“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的名言,让更多人相信集体的正确,个人明明已消失在人群之中,却自以为人瞩目的样子。艺术表达不是技术和“专业性”的约束之下,困顿在范本和规矩之间的复制跟从,及早地判断、辨认自己,尽可能地反观自己,这本身就是在找寻一种“抗体”,为的是更好地生长。
值得议论的是,分门别类的专业身份确定,潜在的动力是对现实的会意和未来机运的企盼,其次才是个人情感、兴趣爱好的选择和才华的展现。创造之初的萌动在这些有形的追求中被无形地忽略了。这是一个矛盾的现实,从艺术创造本身出发,在最富于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身上,成熟、持重的姿态,似乎多于梦想的憧憬和年少的轻狂。
显然,这十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有意无意间与“专业性”保持了距离。在大环境的洗刷之下,给个人保留了辨认、识别的功能,已经是真诚表达自我所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也是与通常认知平行又多向的自我修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难以称为成功之路,但是在他们身上我隐约看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生与老师讨论、争论的样子。那看上去既熟悉又自然的场景如今已经陌生,也正因如此,我们都情愿沉浸在这种漫无边际的,甚至是没有目的追求的议论方式之中。
当年轻就是优势的时候,没有什么比享受一个不盲从,且具有独立思考品质的活力人生更快乐了。相形之下,专业思想是否巩固也就不重要了。
2023年11月写于北京T3国际艺术
刘庆和 《舟横》 150×360cm 纸本水墨 2020
张原凤 错落 50x50cm纸本拼贴 2022
欢乐_王亚崴_2017_纸本水墨_200x304cm
朱小坤 《距离》之八 143x124cm 纸本水墨 2020
张萱子 《l.T.l.S.S.H.I.T.Ws》 综合材料 2023年 280cmx70cm
《星空的界限》张闻 绢本水墨 86×66cm 2023
王之炎 二十四节气——时令小食-立秋 10x18cm 金卡纸水墨 2019
王宏州 漫 91x280cm 纸本水墨 2018
谭裴 《暖阳》 140cmx125cm 2021
梁醒生 《镜子一》50cmx6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靳骐沣 晨 54×38cm 绢本设色 2022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