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创始人、90后收藏家……了解丁一潇,不妨暂时抛开这些标签,回归到潇当代美术馆的展览和作品。成立一年以来,美术馆共举办了三场展览,开馆展“此刻,现在”在反思现代主义叙事,挪用或者颠覆媒介图像,“奇趣之境”则以Z世代走进主流社会视野为背景,给出“超扁平”理论的回应,再到刚刚结束的“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呈现女性与非二元性别艺术家的作品。根植于日照的这家当代美术馆,正在通过艺术探讨广泛而先锋的议题。
围绕开馆以来的展览,雅昌艺术网专访了潇当代美术馆创始人丁一潇,寻找这家美术馆的的独特“基因”。
潇当代美术馆入口
潇当代美术馆创始人丁一潇
雅昌艺术网:在潇当代美术馆成立一周年之际,展览“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亮相,展出国内外49位女性与非二元性别艺术家的65件作品。就这次展览的主题和作品来看,性别作为一种身份或议题,与以往的艺术家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或命题?
丁一潇:这个世纪我们能够观察到各个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众多的女性创作者,她们不再止步于为自己的话语权抗争,而是能够较为自由地施展技能,去探索各自所感兴趣的方向。这种自由也许不算是一个具体的浪潮,很可能也尚未真的到来,但这其中能够观察到的女性艺术家代际之间呈现的不同面貌,是一个我们在现在这个时间会感兴趣的命题,也是我们做“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这样的展览的初衷。
展览现场,“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潇当代美术馆 , 2022年9月13日−12月14日。摄影:杨灏
雅昌艺术网:你曾经谈到自己收藏的作品有70%以上由女性艺术家创作,你如何看待当代女性或非二元性别艺术家的创作?TA们有哪些创作和审美上打动你的特质?
丁一潇:据说曾经有过一个调研发现在大部分群体当中,当女性成员占比17%的时候,男性便认为性别比已经达到各占一半,而当女性占比达到33%的时候,男性就认为性别比已经颠覆了。这反映了我们在性别能见度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矫枉过正的程度,正相反,提升女性、非二元性别以及性少数群体的可见度是一个仍未完成的事业,因此我也会在自己的收藏和美术馆的内容筹备上格外偏向这一方面。我不认为只因这些艺术家是或不是某个性别Ta们的作品就具有某种特质,这样想可能掉入一种反向本质主义的陷阱。但我确实认为不同视角和生活体验中走出的创造力与感知力当中还存在着许多我们未曾发现或体验过的精彩之处,这是我在艺术当中非常期待的部分。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置了“世界之夜”阅读室这样的学术项目,未来除了展览计划,还会有哪些学术研究类的规划?对于潇当代美术馆的学术研究方向,你有哪些设想呢?
丁一潇:“世界之夜”阅读室发起的本意是将此次展览关注的女性和酷儿议题进一步历史化、在地化,通过阅读这一行为深入地拓展它。阅读室会伴随我们今后的一些展览长期存在,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邀请不同的人来策划,同时也是为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做准备。在艺术作品层面,相较于对成熟艺术家的研究,我们更希望为年轻的艺术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同时我们的馆藏中也不乏现当代艺术史上具备开拓性的艺术家,因此在展览和收藏的决定上,我们的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新的艺术现象展开,我们希望提炼并且呈现出新一代艺术家的面貌、他们关心的话题,以及这些年轻艺术家和他们的前辈在创作上的承接关系。
展览现场,“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潇当代美术馆 , 2022年9月13日−12月14日。摄影:杨灏
雅昌艺术网:潇当代美术馆这一年的运营过程中,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有哪些?又是如何战胜这些挑战的呢?
丁一潇:除了一个常规美术馆运营所遇到的挑战我们都会遇到之外,我们还会遇到由于我们美术馆在地性而产生的更多问题,比如人才资源、产业配套资源的缺失,这些基础建设我们都需要从零开始去培训、建立。还有比如本地观众参观美术馆的习惯,相较于一二线城市还是要慢慢培养。我们是一个很年轻的团队,大家一起工作时其实更在意的是我们共同实现更好的结果,而员工的办公时间、地点我往往给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也开放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成长。另一方面,很多外地的观众因为被潇美术馆吸引,第一次来到日照这个城市,或者很多本地观众因为潇开始渐渐养成定期看美术馆的习惯,我们也觉得作出的努力得到很多肯定。除此之外我们还为每个展览都只做了线上三维展厅,这样不能来日照的观众也同样可以看到我们的展览。
展览现场,“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潇当代美术馆 , 2022年9月13日−12月14日。摄影:杨灏
雅昌艺术网:梳理美术馆的大型群展计划,开馆展“此刻,现在”在反思现代主义叙事,挪用或者颠覆媒介图像,“奇趣之境”则以Z世代走进主流社会视野为背景,给出“超扁平”理论的回应。再到如今以性别为议题的群展,还有计划中的有色皮肤艺术家群展。现代性之下的性别、族群、阶层等社会命题似乎一直是潇当代美术馆关注的,在你的规划中,美术馆的脉络或谱系是什么?你如何看潇当代美术馆的“性格”和“基因”?
丁一潇:基因一定与日照无法分开,我们说到底是一家扎根于本地社区的美术馆,因此一切展览最终都是面向日照本地的观众。但我们认为这种关系是对话式的,美术馆可以作为对话的促进者,通过为我们认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及当代社会中的议题(这个议题也是双向的,我们明年的大型展览便希望以本地社区中的议题为主)打开展览空间,从而促使本地观众了解、理解外界所进行的讨论,并且通过与作品原件进行接触而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认知。
我们相信性别、族群、阶层等命题也许在今天已经有点老生常谈,但这些问题又恰好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有性别、阶层甚至族群身份,只不过我们对其了解和洞察的程度有所不同。同样这些问题落到每一个具体的地域又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一来通过外界艺术和理论探讨的镜子来了解自身的身份和处境,二来通过带入本地鲜活的生活经验与历史积淀而为这些飘在空中的宏大叙事增添实际的分量,使其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得到充实发展,可以看作是美术馆希望在更广大的知识传播与生成谱系中占据的位置节点。
展览现场,“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潇当代美术馆 , 2022年9月13日−12月14日。摄影:杨灏
雅昌艺术网:在“此刻,现在”以及最近“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这两个展览中,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创作于最近五年。而且,你的收藏也大多集中在年轻艺术家,即便在当代艺术中,你似乎也钟情于更加切近的“当代”。选择这些发生在当下的作品,你有哪些独特的心得和方法论呢?
丁一潇:我是一个年轻藏家,潇美术馆是一个年轻机构,我们也有着很年轻的团队。我自己以及我们机构对于当代艺术的兴趣也在于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事情,无论是当下艺术家正热衷于的风格或手法还是文化领域讨论最热烈的议题,我们希望通过为作品提供展览空间和为创作者提供物质及平台支持等方式作为机构参与到这些讨论当中去。我们不愿只做历史回顾性的展览,而是希望成为当下的参与者。这一点在我们的展览总策划以及具体展览的作品选择上都会考虑到。
展览现场,“越过栅栏,如鸟儿飞过“,潇当代美术馆 , 2022年9月13日−12月14日。摄影:杨灏
雅昌艺术网:你曾谈到,自己的收藏与馆藏是完全分开的。你个人收藏的偏好有哪些,馆藏的学术定位如何确立?这两条脉络有哪些异同?
丁一潇:个人收藏比较灵活一些,一般都以我在某个时段最感兴趣的一类作品为主,因此时间累积下来也形成了一个我个人兴趣演变的轨迹。而馆藏则不同,应当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每一件进入馆藏的作品都有被收藏的理由,无论是由于展览筹备及其所伴随的艺术家调研、策展人举荐等,每一件作品被收入馆藏都与美术馆展览内容的学术框架有关。而馆藏的学术定位则如展览的学术定位一样,是美术馆团队与我们外邀的高度专业的业内合作友人们共同讨论的结果。
雅昌艺术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以当代艺术收藏为主的私人美术馆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近年来,我们发现当代艺术私人美术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二三线城市,结合你建立潇当代美术馆的初衷和运营经验,你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和其中的原因呢?
丁一潇:与集中了大部分优质文化资源的北上广地区相比,这些资源在二三线城市相对稀缺,而四线城市则几乎没有任何文化话语权。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公共领域文化讨论的扩大与深入,这个问题一定也引起了不少非一线地区居住者的重视,因此将这些曾被认为只有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才能拥有的文化生活拓展到二三四线城市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凭借个人影响力在日照这个四线城市建立一座美术馆,我也正是希望引发一个关于文化资源应如何引入稀缺地区的讨论。
日照喜来登酒店大堂
雅昌艺术网:在你看来,与国内外的其他私人美术馆相比,潇美术馆的运营方式有哪些特点?在团队建设、日常管理和运营以及可持续性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呢?
丁一潇:从筹备之初我就希望潇美术馆能够区别于传统美术馆的团队架构。我们的团队成员在工作之余大都也同时从事着自己的艺术实践,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写作,还是钻研他们各自的兴趣方向。由于我们团队的创作者导向,我们作为机构的思维方式也会更偏向于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也部分是由于这样的背景,激发了我们创办自己的艺术家驻留中心,为写作、表演、视觉等等多个创作领域的艺术家们在日照提供一个远离喧嚣的创作社区。除传统的展览制作之外,潇美术馆也希望能够激发意料之外的多重创造力。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