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栏|朱浩云:艺术家交友,各有所好,各有所道

2022-10-09 10:09:45 作者:朱浩云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记得达尔文曾说过:“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中国也有古话:“出门靠朋友,有朋友走遍天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对于我们人生有多么重要。据笔者观察,在艺术界,艺术家不参与社交的极少,很多艺术家十分重视朋友,他们中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有的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有的以书会友,以画传情……不过,也有一些艺术家的交友中有自己的喜好、原则和秉性,正所谓各有所好,各有所道,但无论何种,都不难看出他们懂得朋友的真正含义和分量。笔者遴选以下老艺术家的交友事例,以飨读者。

海派画家朱屺瞻(1892-1996年)

朱屺瞻曾说过:“我这个人很重视交朋友,朋友来看我,我最开心。我一生交了许多好朋友。我以为:人之交际,贵在相知;良朋满座,贵在诤友。我好朋友交到不少,他们都给予我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帮助。在许多好朋友中最谈得来的知己为五人,他们是齐白石、吴湖帆、陆俨少、唐云、应野平,称得上真正的患难知己。那些年,我们相互交往,很重义气,困难中倍加鼓励;得一张好画,彼此同赏,坦率评点,决不溢美,看法不同,各自争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617ddb8fea4507761c8079d88344d4c2.jpeg

1962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朱屺瞻国画展”上与友人合影,右三为朱屺瞻,右四为刘海粟

在朱交友中,他与白石老人的交往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朱屺瞻家境殷实,特别喜欢齐的印章,自三十年代初开始通过不断订购齐的印章与齐交往,为此白石老人还称朱为“第五知己”,可是在1941年,两人因为刻印的事情差点就翻脸。我们可以看看当年白石老人写给朱屺瞻的一封信札。

荣宝斋鉴:承送来上海朱君之印石四方,伊之原条,写明需刊朱文者三方,而且方方需刻边跋并上款。朱君虽然知我之刻,不要以知己压人!余年八十一矣,如此朋友可不要!不能照刻,谨送还。九九翁白石字,二月廿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fe9451574c6b8da05e2525bba8ea1941.jpeg

齐白石写给朱屺瞻的一封信札

从信中刻看出,白石老人对朱提出的刻印要求表示了不满,根本原因是朱没有提到钱的问题,也许在白石老人看来,我的润格本来就不高,你的点品额外要求却很多,如四方章中有三方要朱印,且方方需刻边跋并上款,可见白石老人锱铢必较。当然,朱看到此信后想必定会满足齐的要求,自然会化解交往中的尴尬。之后,和好如初。1943年,白石老人以“知己有恩”印蜕相赠,次年还为朱刻“六十白石印富翁”印,并在边款上刻下:

屺瞻仁兄最知予刻印

予曾刻《知已有恩》印

先生不失白石知己第五人

甲申 白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6bd7df27dfba04203e71068d53ee145f.jpeg

齐白石为他的第五知己朱屺瞻刻的印章

从边款可看出朱屺瞻在齐白石心中的地位。 1946年10月,齐白石应南方友人邀请,到南京、上海举办画展。在上海白石老人指定要见三人,其中之一就有朱屺瞻。

朱复戡(1902-1989年)

朱复戡这个人物现在知道的人恐怕并不多,实际上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朱成名很早,一生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十七岁参加海上題襟馆金石书画会,成为早期会员,与吴昌硕、沈曾植、冯君木、罗振玉、郑孝胥、康有为、刘海粟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留法归国后任上海美专教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f12f093104c3cfd1dfc5d3e3b1a18c47.jpeg

四十年代末上海名流合影,二排居中者为朱复戡,二排右一张炎夫,二排右六钱瘦铁;前排右四周鍊霞、右五吴青霞;三排右三张大壮,右四韩登安,右五唐云

张大千刚闯荡上海“十里洋场”时,朱复戡已经很有名, 1920年他就开上了八缸流线型“斯蒂派克”轿车。政要得知朱复戡是位大才子后,还特意派人去请朱复戡出任国民政府秘书长,希望朱复戡为其舞文弄墨。但朱复戡无心踏足政治,所以婉拒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42c2be921b9c012876647d9ae7183b22.jpeg

晚年朱复戡(左)与刘海粟

1946年功成名就的张大千十分敬佩朱复戡,专门作了《朱复戡先生润例》,说道:“大千漫游南北,数十年来,所见近代名家书画篆刻,能超越时流,直入周秦两汉晋唐,熔合百家。卓然开一代宗风者,唯朱君一人而已。”评价甚高。可以说,朱一生见过无数大场面,阅人无数,但他生前从不与三种人交往:一是心怀叵测者不交;二是身无绝技者不交;三是面目可憎者不交。

张大千(1899-1983年)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在交友方面的谈资最多,并为后人留下许多佳话、趣闻,这也成为很多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有关张大千的交友方面有二人的评价笔者记忆最深:一是著名篆刻家王壮为评价他为“一生最识江湖大”;二是著名旅美学者、鉴藏家王方宇所言:“张大千天纵奇才,游戏人间,以超人智慧,宽大胸襟,往还于人世之间,博览群相,四海交游,通达天道、地道、人道,不但精于人生多方技艺,于中国传统伦理亦自有其严格之操守,非浅见之士,所能见其心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ed14575b8b06f169b5c61d60a0b117af.jpeg


20年代中期(1926或1927年)海上画家雅集,吴昌硕(前右一)、张大千(前左一)、黄宾虹(左三戴墨镜)、于非闇(右二)、方介堪(左二)等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82c1e30a8177c22c38900971b4b5d9af.jpeg

1936年,张大千(前排右一)杨婉君(前排右二)夫妇邀好友王师子(前排右五)到北平游玩,邀齐白石(前排右三)陈宝珠(前排右四)夫妇、于非闇(二排右三)、汪慎生(二排右六)、寿石工(二排右二)、马晋(三排中)等好友在春华楼聚餐合影)

张大千一生慷慨大度,交友广泛,特别是享有大名后,并没有自持身份,对待朋友大方,豪放而不自傲。他的朋友难于计数,且分布各行各业乃至世界各地。可以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所不交。在大千为人处世原则中,朋友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给朋友和家人买东西,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朋友,即使是绘画作品也是如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891e763b953e31a4e300a13af6ff62fe.jpeg

1946年11月“黄山艺苑”欢迎大千先生茶会留影,左起:第6张充仁、第8郑午昌、第9张聿光、第10陆丹林、第11许士琪、第12张大千,第13谢稚柳、第20马公愚、第24颜文樑、第25郭沫若、第27吴湖帆,其他社会名流不详

根据笔者观察,张大千画作在市场上动辄上千万乃至上亿元,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大千馈赠的,像2010年张大千第一件成交过亿(也是近现代画家中第一件过亿作品)画作《爱痕图》就是当年送给美国著名学者方闻。尤需指出的是,大千生前还曾将六十年代代表作《长江万里图》长卷送给了老友张群;将四十年代代表作《夏山高隐图》立轴送给了红粉知己李秋君;将三十年代代表作《华山云海图》长卷送给了北京春华楼著名厨师白永吉,现这幅《华山云海图》已被荣宝斋收藏,并成为荣宝斋的镇斋之宝。在张大千送友的作品中, 有一幅“佳士姓名常挂口,平生温饱不关心”的对联常为朋友刻骨铭心,因为这是张大千对待朋友的真实写照。除了朋友外,大千对待自己家人时,首先考虑的是兄嫂,其次是妻子,然后再考虑侄儿、侄女,最后才轮到媳妇、女婿及儿女。这样的排序古今中外都是极其罕见的。

曹大铁(2016-2009年)

名士曹大铁是张大千早年弟子,人尊称“铁公”。结交朋友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尤喜好结交有才气的、侠义的、豪气的朋友,像张葱玉、唐云、周鍊霞、谭敬四位都是铁公的磕头换帖把兄弟或盟姐。其中他与张葱玉、谭敬志趣相投,情同手足,曾在四十年代上海合作开公司,张葱玉任董事长,谭敬任副董事长,铁公任总经理,他们三人在十里洋场搞得风生水起,玩的很嗨;他与唐云情性相若,莫逆之交;他与周鍊霞相互仰慕,才情相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3fda6b39536134fa456d7acc92e2222c.jpeg

曹大铁先生晚年为友人赋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6ccc96d0d5b0b22701b3aa5e14d98a9e.jpeg

曹大铁1981年5月在结拜兄弟张葱玉去世近20周年之际,特为张葱玉造像、赋词,唐云补景,黄异庵署端。先后题赞者有谭敬、钱仲联、谢稚柳、徐子鹤、刘伯年、曹仲道、钱定一、陈巨来、许姬传、启功、顾翼、周鍊霞、徐邦达、胡一骏

据《曹大铁传》披露,事关亲戚朋友,场面上曹大铁却是十分讲究,像张葱玉曾在菱花馆作“寓公”近两年,铁公自然分文不取。另据他的友人和弟子回忆,铁公做事做人大气海派,对待朋友讲义气,重情义,守信用,尤其是他从不讲别人坏话,相反极力推崇朋友和同道,即便是名声比他小的朋友或是学生,他同样不余遗力地推介。在与铁公的交往中,只要朋友或弟子提出要欣赏他收藏的历代名迹和古籍善本,铁公往往会毫不犹豫拿出与其共赏,若有意借回家去临摹或是细品,铁公则不用他们打借条,甚至不限时间,如此慷慨至今令不少弟子和好友记忆犹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e3a07be0a00bd4f0c54fa6fab4cdc395.jpeg

1993年10月14日曹大铁向义兄唐云告别

也正是铁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魔力,一生俘获了无数女人的芳心。铁公一生有6位夫人和若干红尘情人,其中有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是把兄弟张葱玉、唐云介绍;有的是铁公遇难时在监狱里被人爱上;甚至更有一见钟情的女黄冠(女道士)……在他的夫人中,既有天生丽质、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也有琴棋书画、无所不善的聪慧才女;既有为自己信仰奋斗的中共地下女党员,也有同被莫须有罪名关入牢房的女狱友……如此交友经历,堪为传奇。

唐云(1910-1993年)

书画家唐云自号“侠尘”,以艺术交友,以仁侠待友,以茶酒会友,处事待人始终是豁达大度、豪爽洒脱,尤喜好结交各方朋友,送画无数,甚至将自己珍藏的吴昌硕书法对联送画界的小辈,因此知交满天下。20年代末,唐云开始在杭州卖画,并广交朋友,先后结识了王潜楼、丁辅之、高野侯、来楚生等画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657718ffb1a90fb6115edb71aa94aff5.jpeg

1980年代,唐云(右六)与朱屺瞻、钱君匋、方去疾、吴青霞、张承宗等合影

当时西泠书画社社长王潜楼以卖画授徒为生,不久病逝,身后落魄萧条,唐云逐接替王的教席,帮助解决王家的生活困难。30年代定居上海时,他曾在上海举办画展,有十三根金条可进账,据《唐云传》记载,尽管那时自己家里还处在“等米下锅”的困境。这个钱既没有花在赌场上,也没有花在情场上,而是用来周济穷朋友渡难关去了。在这种战乱时期,唐云不但有许多老朋友流落到上海,他来到上海又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其中有不少是穷朋友。这些穷朋友可能有些雕虫小技,有的可能有几分才气,有的可能与唐云性情投合,但都经济拮据,无法养家糊口,于是他就把卖画的钱接济他们。对一些富朋友,唐云则要他们买自己的画,用这笔钱周济别人,他说:“这是用富朋友养活穷朋友。”他付出的是自己的“艺术劳动”,扪心无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7ecf504732da86c730e3843fee8842ee.jpeg

50年代画师在画院合影,左起邵洛羊、程十发、黄幻吾、张聿光、孙雪泥、朱文侯、胡若思、吴青霞、应野平、谢之光、苏联画家、李秋君、唐云、王个簃、陈秋草合影.

唐云就是有这种侠肝义胆,自己口袋里有两个铜板,他要分给别人一个;自己口袋里有一个铜板,他也掰一半给别人;自己的口袋里没有铜板,他会去借铜板帮助朋友,和朋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难怪韩天衡曾撰文曰:“要说论做人,论艺术,论人生,唐先生可书可写的艺事、轶事、趣事、好事,是可车载船装的。” 而唐云的邻居、有着十分严苛交友标准的傅雷则称赞他“高雅可嘉”

宋雨桂(1940-2017年)

书画家宋雨桂是以画会友的典范,八十年代成名后,倡导以画会友之道,并主张“画家之间要提倡‘补台’,鄙视‘拆台’,即使误会中的同道,也是朋友,要相互宽容,求同存异。”很多画家办展邀请他去剪彩、捧场,他即使创作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笔去捧场。特别是对青年画家, 往往把自己绘画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青出于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c13641c0ba7f5b15ec48012c68454373.jpeg

宋雨桂(中)与王季迁(右)、杨仁凯(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c55349403e22a8e1cb2e1428f2f4236a.jpeg

宋雨桂在国家博物馆向中国文联领导和画界同仁介绍《黄河雄姿》画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e8cb8fe4186038dc0952dd3469a95040.jpeg

宋雨桂(右三)与苏士澍(右二)、徐沛东、施大畏(右一)等友人在《黄河雄姿》作品(宋雨桂与弟子王宏合作)前合影

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的书画价格在海内外市场上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但他对朋友和以往结交的父老乡亲却是一网情深、不离不弃。早年在丹东青山沟当兵,看到那里很穷,即使在八十年代,那里人均年收入也只有200元,十四、五岁的大姑娘穷得连衣服都没得穿。宋雨桂痛在心里、记在脑里。九十年代初,他将卖画所得上千万元投入到菁山沟,历时五年,建成 “画家村”,之后,国内外游客缤纷踏至,住在周围的人富有起来了。许多老百姓称宋雨桂为“大善人”、“大恩人”。 所以,宋雨桂用特殊的方式为贫困山区人民致富做出了特殊贡献 ,同时,又为海内外有特殊成就的著名画家、作家、艺术家提供了 “经费全免制”服务,可谓一举两得,从中可以看出宋雨桂的人格魅力。

戴敦邦(1938年生)

自号民间艺人的戴敦邦可谓是个多产的著名艺术家。他今年已85高龄,绘画最爱画底层小市民,作品很接地气,其创作的《新绘全本红楼梦》《新绘水浒传》《金瓶梅全图》《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护生画册》《神缘造像谱》《大亨》《老上海小百姓》等众多精品力作屡屡轰动画坛,好评如潮,并多次在海内外荣获大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81bd09ca12f106635acfa4e1ddf81dbe.jpeg

戴敦邦(左三)与友人在桐庐为叶浅予(左一)庆祝八十寿诞

熟悉他的友人说戴敦邦人缘特别好,粉丝多、读者多、酒友多,这也是他最欣慰的。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慕名前来拜访求教他的,戴敦邦总是不厌其烦,热情接待,认真传授指教。当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由于人物造型不够准确留下缺憾后,张纪中在央视筹拍《水浒》时,曾专程到上海找到戴敦邦,希望由他来设计人物形象。戴听后即说:“此事必由我来做,没有报酬,我都愿意。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我太爱这部旷世名著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戴敦邦推掉一切事务,北京、无锡、上海三地跑,潜心创作了80多幅作品。“当画稿分批送到北京后,张纪中将画稿贴在墙上,剧组成员们无不为之叹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b7a33481c44f7d6edb1e749d2475c6d0.jpeg

戴敦邦(左一)与张乐平(左二)、曹简楼(左三)合影

由于戴敦邦创作勤奋,每年都有精品问世,且出版特别多,故每一年的“上海书展”,他都有新作出版。因此,“上海书展”的签售活动,就成了他与读者交流、互动的一次绝佳机会,也成了这座城市一个颇具含金量的文化品牌,影响巨大,每回的读者见面会,时间总是一延再延,来自大江南北,甚至海内外的读者中不少是看着戴敦邦连环画长大的,他们都会带着各种各样的小人书、画册、邮票、首日封等,为的就是求得戴老的一个签名。而每每面对热情的读者,他总是笑脸盈盈,一一满足。戴敦邦喜好喝酒,又热情好客,很多“三碗不过岗”的友人,能在戴敦邦的家宴上连喝18碗。不少人在戴敦邦家喝醉过,其中不乏有赖少其、丁聪、芦芒这样的大画家、大作家、大编辑。像戴敦邦这样无酒不欢的艺术家,在艺界自然结交了很多的酒友。

陈半丁(1876-197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c064f6484841d6d17fe710f2286e0977.jpeg

1947年希宁的画展上,陈半丁与北平艺术界同仁合影。前排左一马晋、左二于非闇、左三周肇祥、左四齐白石、左五黄宾虹、左六陈半丁、左八汪慎生;后排左二吴光宇、左三徐操、左四于希宁、左六王雪涛、左八李可染、左九陈缘督、左十吴镜汀

吴昌硕的弟子陈半丁早年为北平画界泰斗金城发现和赏识,后金城推荐给了肃王府,受肃亲王赏识,被待为上宾,并有意让他为官,但陈半丁恪守“一不做官,二不入幕”的遗训,一心从事艺术,并以卖画为生。1920年他参与金城、周肇祥等人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经常一起雅集、办展、课徒,为培养中国画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后成为“京派的领袖人物。1922年肃亲王在大连去世后,为报答知遇之恩,陈半丁两次在大连举办个人画展,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肃亲王灵柩返京之需。可见陈半丁为人重情重义,不忘恩人。 

杭穉英(1901-1947年)

杭穉英是民国著名月份牌画家,也是中国最早商业美术家之一。早年杭穉英随父便来到上海,考入商务印书馆图画部,跟着中国老师、日本老师、德国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后杭穉英离开“商务”出来单干,一个人很辛苦,非常忙碌。1925年,他先说服金雪尘和自己合作,迈开了组建团队的第一步。后又拉李慕白入“穉英画室”,从特长来说,杭穉英视野开阔,人脉深厚,且有着十余年的绘画资历,总抓全局并主管月份牌内容的构思策划及最后的定稿。金雪尘擅长山水风景,主绘作品的背景;李慕白年轻,精力充沛,又擅画人物,就承担最吃重的人物部分。三人知根知底,画风接近,分工合理,可谓得心应手,自然力半功倍。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使杭穉英有了更大的信心,随之便有更多的人员加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2350d45c997821cc8a0ee2a6741d9dfe.jpeg

杭穉英先生

据研究者统计,穉英画室的成员先后共有20人左右,他们是:杭穉英、金雪尘、李慕白、何逸梅、王文彦、王松堂、宋允中、李仲青、杜少英、凌旦复、吴信孚、汤时芳、王维德、孟慕颐、杨万里、魏家楣、吴哲夫、善缘禄、张宇清等,加上管理及负责后勤的杭卓英、王萝绥等,总计在20至25人。可以说,杭穉英有这样的能量,归根结底主要是杭穉英与人善良,为人厚道,口碑极好,他在画室中采取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按件计酬,这是最符合月份牌领域工时和艺术相结合之特点的。据估算,画室运营所绘制月份牌达1600余种,收入最高达到月可购买一辆小汽车,这样的收入可谓天文数字,不过画室迎来送往开销很大,特别是杭穉英对画室成员亲如己出,甚至在三十年代就组织大家赴普陀山游玩,这在当时也是极为少见的。1947年杭穉英因劳累过度,不幸患病辞世,上海出现了近千人吊唁的偌大场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0/aa8c7e6cd3ed299445facb798adb20de.jpeg

约1939年,穉英画室的同仁去普陀山旅游,在海滩上留下观音像合影,左起:金雪尘、吴信孚、凌旦复、宋允中、杭少英、李慕白、王文彦、杭穉英

杭穉英去世后,他的两个主要合作伙伴,金雪尘和李慕白,不但没有离开单干,而且留在杭家继续绘制的作品,仍一律署“穉英”,并正式打出了“穉英画室”的招牌,以帮助杭家度过这突如其来的难关。金、李二位为人善良感恩,从中可见一斑,但也因此可以想象,没有杭穉英平时的多加关照,待若家人,自然也不会有金、李两位后来的这感人一幕。

从上可以看出,艺术家交友各有所好、各有所道,很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感悟。

注:文中图片来自拍卖图录及网络

2022年9月

写于上海五栖斋

责任编辑:王林娇

推荐关键字:张大千 朱屺瞻 杭穉英 陈半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