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疫情下的美术馆:线上新常态

2022-05-04 08:19:35 作者:李家丽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文|李家丽

【编者按】疫情伊始,物理空间上的阻隔,使得建筑空间的功能性逐渐减弱。那时,美术馆的“在线状态”便已经提上日程,至今已经积累了两年的线上运营经验。同时,手机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身体媒介,将人们的感官知觉延伸至网络,虚拟空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物理空间无法在场的缺憾。

上海疫情逐渐胶着,随之而来的严格管控,导致物理空间的阻隔达到极限。人们更加依赖互联网,以此作为身体不在场的重要补偿。而美术馆也跨越了线上工作的初级阶段,开始在线上内容策划和项目运营方面,创造出更多形式。

线上运营方面,美术馆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今他们的线上工作内容/状态是什么?美术馆如何开拓自己的内容与项目矩阵?又如何通过艺术项目来介入生活和疗愈?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我们连线上海在各自专注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四家艺术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昊美术馆(HOW)、明珠美术馆(PAM)。物理意义上的建筑与艺术作品被迫与我们隔绝,但他们在虚拟空间与精神世界中重构了另一重含义的“美术馆”。

xGor34Se7W4n4iC7qXnaxBmZP3bchWV22ZWtZVoL.png

运营新常态

美术馆的线上之变

通过对这四家艺术机构线上运营现状的观察后,我们发现,较之两年前,他们都在线上运营方面有了不同的程度的发展,主要为新媒体矩阵的不断拓展,形式的不断更新,同时与各方(包括艺术家、策展人及文化机构)的联动也更强。

我们以PSA和PAM的工作为例。上海封控期间,PSA策划了全新栏目:“家+”、“手艺虎online”(目的为丰富青少年的居家生活)和“青策计划线上讲座”(为对策展怀有追求的年轻学者分享策展知识)。不定期的音乐与肢体演出直播则如同周末的小惊喜,时不时为大家送来沉浸体验的放松一刻。

jhqzFIHDUI9syXS5ySjWVUoVipWcr3RrocXxntVn.png

PSA推出的全新栏目“家+”部分内容

而PAM则联合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策划“开卷有艺·读画”,每期邀请一位专家通过一本好书讲述一段艺术故事,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经典书画作品为原点,由对作品的艺术欣赏延展至对其创作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社会、人文、民俗风貌等方向的多元探索。

由此不难看出,这次闭馆中,美术馆的线上工作十分贴合互联网的传播逻辑——日常、包含情绪,重故事性和趣味性。针对这一点,PSA和HOW的一项工作十分引起注目。其与艺术家合作的vlog系列“你好吗”是第二季了,第一季“一天世界”发生于2020年的防控疫情的临时闭馆期间,邀请艺术家拍摄记录自己在疫情当下的创作与生活日常。而HOW则开拓了一系列线上项目规划的方向以可长期持续、补充展览&公共教育项目为方向,规划了艺术家工作室访谈视频、小宇宙上的HOW FM艺术家访谈、HW\OW夜读栏目等。此外,昊美术馆还打造了一档趣味性内容的分享栏目“HOW Picks”,内容收集筛选于艺术类电影、书籍、人物、杂志、活动、舞蹈、音乐、播客栏目等,与读者共享。

Ais7HL7a2cjrjgYaYCEkwZDHi7XQ7NgB5i2NMVFh.png

PAM“开卷有艺·读画”前十期内容

izM1yxIxCTQjsrQS10j13dJ68mfUFsveJYBvAk9z.png

HOW Picks | Vol.13 唯有春天是自由的

推荐的其中四位艺术家

线上不再是线下的平行镜像或片段撷取,已具有自己独立的内涵。在独立的线上内容策划中,也不乏许多立意深刻,但呈现却极其深入浅出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美术馆的工作中,线上和线下的内容联动更加纵深,不再仅是相互补充,而有时是沿着同一出发点,根据不同媒介传播特点,做出不同的内容选择,彼此之间触发更多有趣的可能性。甚至,线上内容反而能够为线下工作提供创意来源。

例如,如今的SCoP内部在举行一个定期的分享交流会,针对疫情下的摄影和摄影对于集体心理健康能做些什么寻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基于这些作品,SCoP展开了这一话题下媒介选择、呈现形式的研究和讨论。PSA策划的“家+”栏目,针对目前大家居家的现状,撷取了与PSA合作过的建筑师们在住宅方面的创作,多维度讨论家在今天的角色、意义和可能性。

那么,如何决定某栏目能够在线上传播,美术馆的考量是什么?对此,PSA的回答颇为有趣——点击量只是我们在内容策划阶段的一项参考指标。除了用数据进行分析,我们更多做的是试验性地推出一些观众平时可能不太接触,但或许能给他们带去一些启发和快乐的内容。美术馆的使命就是普及和启发。

传播媒介的变化,带来的必然是内容策划的改变。在新媒体矩阵中,这四大美术馆不约而同地对不同特性的社交媒体平台或社区采取针对性传播策略。

3Vnirwr9yRCZTK8pDZfGU0atVyctoYP7UMoZQyWE.png

“SCôP 瞬间”邀请观者一起通过照片探索日常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瞬间

官方网站已经成为各大美术馆用于参观讯息查阅和展览及线上文献等集合的数据库;有的社交媒体平台由于强大的互动性和用户长篇阅读习惯的特性,是美术馆深入介绍作品、展览,及新栏目发展的深度内容平台,当然也集合了票务服务、展览周边及电子画册等附加功能;不同的UGC内容社区,美术馆也会采用不同Celt。有的平台会更侧重与各大KOL互动,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在另外一些平台发布较为美观的作品图和现场图则更易收获关注。有些社区则是以长视频为主的平台,美术馆则会将讲座、研讨会活动的直播同步播放。

疫情下的上海美术馆

四大艺术机构的工作动态

尽管受访的四家美术馆均表示,与艺术原作的面对面、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很难被数字技术完全代替,但在两年的时间中,在线传播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文化的生产、展示、传播和交流,也是不争的事实。疫情再次席卷而来,面对变化的常态,美术馆的态度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疫情之于艺术行业的影响?封控对场馆运营有何具体影响?

以下是四家艺术机构的回答。(按场馆创立的时间顺序排列)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线上和线下越来越趋向于一种选择

雅昌:疫情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其中,馆内积累了哪些应对的经验?

PSA: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与其说是积累稳定的经验,我们更需要把握应对这一切的态度。在强化美术馆自身内驱力的同时,在张力之中寻找契机,汲取养分,更新自我。

雅昌:这是继2020年后,PSA经历的第二次临时闭馆。封控对场馆的影响有哪些?又如何应对?

PSA:目前依然有少量同事驻扎在馆内守护“电厂”阵地,确保展览、作品、设备、场所与环境的安全。保持闭馆前的工作状态不懈怠,每天定时对场馆的重点区域进行检查、消杀与巡逻等工作。这些同事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非常的辛苦,他们是PSA重启的重要保障

oFDk9Pvdx5jPwJbPPyQCEVyxzwuMj1NOEvnkSU7m.gif

PSA持续供能的讲座

雅昌:这蛮让人敬佩的,正如“电厂”的含义一样,TA们也一直在“发电”。我们都知道,一座场馆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实体的交际和往来,比如物料和工作对接等等。当线下工作被迫停止,只有线上可以运转时,是否会改变馆内的工作和运营方式?

PSA:我们对于工作方法的尝试与优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PSA快十岁了,机构内部也正需要裂变,去迎接一个新的十年。我们馆国际合作频繁,因此“线上”工作已成为常态。这两年间,我们也“发明”了很多线上布展、讨论、讲座的方法。线上工作需要做更多的准备,经历更多的试错。因为线上工作时,“经验”不再是个人的财富,而是必须在专业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分享-技术转化,才能准确落地。这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强了我们与专家以及合作机构之间交流的深度,是珍贵的学习契机。

雅昌:所以当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在线上实践方面,PSA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PSA:对的。我们不仅仅是讨论,我们果断下水了。2021年,PSA把“青策计划”搬到了线上,不设实体展厅,在网络世界开启崭新展览体验,鼓励策展人、艺术家与程序员进行跨学科的创作共谋。最终实现的两个方案里,“数字’失神者’”重新审视了习以为常的网络行为;“他山之石”则追问“跨学科”潮流背后的无障碍知识生产机制。

两年之后再回看这次尝试,我们愈发感受到线上策展的挑战。线上和线下不是镜像,也不是简单的平行,而越来越趋向于一种选择。

cuEx5puZl1hlpmykpqIpaKENrRo6ts2vhPifKFzD.gif

PSA永不断电的展览

雅昌:如今,nft/数字艺术/虚拟艺术等十分火热。馆内如何看待这类现象?线上展能否乘上虚拟艺术的东风?

PSA:PSA作为公立的非营利性美术馆,必须去观察社会趋势和潮流,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诉求作出选择。比起迅速卷入其中,也许保持距离更能让我们获得全面的感知。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发散思维追求更多样形式上的趣味和可能

雅昌:我很好奇,为什么馆内没有开设线上展览?

SCoP:对于摄影而言,作品的输出呈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赏点。例如本次展览中,我们展出了各种不同摄影工艺的表现效果。蓝晒、拍立得移膜、铂金印相,不同的工艺会给作品增添不同的质感。而线上展览并不能给观众带来完整的欣赏体验,因此我们并没有急于开放线上的展览。

雅昌:在闭馆期间,馆内的线上工作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SCoP:目前我们在公众号推出了三个板块的内容,相较于以往大幅增加了新媒体的更新频率。分别是Conversation(对话),Exhibition(展览)以及Moments(瞬间)。

1lhVG907iTqFsv60ChUQJS3Lp5iifcztWTUw9wFp.png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Conversation”部分内容

其中,Conversation是我们开展线上摄影新对话的核心。我们依靠有关摄影,摄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广泛观点,来激发关于这个媒介的新对话。我们的栏目始于这样一个信念:摄影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具有向世界投射直接的、不寻常的、动态视角的能力。Moments板块邀请观者与我们一起通过照片探索日常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瞬间,这些杰出的作品代表了以摄影作为表达方式的不同个体的创造性视野。而Exhibition板块则是我们的当前展览的观展笔记,帮助我们的观众做好目前展览的“攻略”。

雅昌:这些内容如何选择不同的媒体平台进行发布?

SCoP:首先我们目前三个板块的编写逻辑是不同的。Conversation的撰写和选题过程中,我们会有意的挑选新出版的画册。从拍摄逻辑、节奏编排、画册前言分析到作品的社会和历史的价值,Conversation的内容是我们线上开启“摄影新对话”的核心,但也需要长时间阅读。因而这个板块是以长内容阅读为主的平台展开的。

与之不同的,在SCoP瞬间板块,我们出于快速阅读的考量对文章的文字篇幅做了一定的控制,让作品自己说话。这样的板块自然会更适合快节奏的平台。

雅昌:我们都知道,在往期的公教和研究活动中,核心的影像俱乐部(Photo Club)项目和摄影师(Artist Talk)对谈项目确实都是在线下举办。从线下转至线上,传播媒介的变化如何影响内容的转化?

SCoP:线下转至线上,传播媒介的变化会限制我们一些活动形式的展开。这一语境会要求我们在保证原本内容质量的同时发散思维追求更多样形式上的趣味性和可能性。

abmHaXFNfkmJq0YY2Y6xrgSKauc8RZMvXKyMoUCn.png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Exhibition”部分推介作品

雅昌:封控对场馆运营的影响有哪些?又如何应对?

SCoP:在增加线上内容更新频率的同时,我们将《画与相》的展期向后顺延一个月,以便期待来到现场欣赏的朋友们不会错过我们的展览。

目前我们在紧锣密鼓的筹划我们的全新展览《想像荷兰》。《想像荷兰》是一场围绕荷兰当代摄影艺术的调查展,展览包含了在荷兰生活和工作的11位资深艺术家与新秀的创作——不仅仅批判性地考察了艺术家们对荷兰历史、社会、文化等议题的及时回应,同时挑战了荷兰摄影传统中固有的范式、语言和技术,反映出艺术家们重塑荷兰当代摄影的努力。这场展览预计会在6月与大家见面。

雅昌:闭馆期间,馆内也在沉淀,试图探索一些新模式。能否透露一二?

SCoP:我们内部目前在举行一个定期的分享交流会。每周我们都会围绕不同的时事话题搜罗不同摄影师们对这些话题的解读。例如上周我们针对于疫情下的摄影和摄影对于集体心理健康能做些什么寻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基于这些作品,我们展开了这一话题下媒介选择、呈现形式的研究和讨论。待展馆重新开放之际,我们将在未来新的展览与活动中用全新的视觉开展摄影的新对话。

▼昊美术馆:针对线上性质规划展览

雅昌:就昊美术馆正在展出的“皮肤之下 机器之间”而言,很多作品即便放在线上观看,感知也不会丢失。我很好奇,馆内如何看待线上展览?

HOW:昊美术馆一直有线上展览的规划,希望区分开来线下既有展览,更针对线上展览的特性来规划展览,希望今年可以开展。

线上展览不是把线下展览直接数字化,应该针对线上性质规划展览或规划现下展览数字化的呈现方式。把线上展览做为一个展览的栏目,或是线下展览的数字化补充。

V7Pi2lTIk42HAy6H8vzVOXfbYON1ilhaEUrXzbCh.png

昊美术馆现上栏目之“HOW夜读”部分内容

雅昌:我看到,上海封控期间,馆内还推出了系列线上讲座和工作坊。在遴选哪些内容可以登陆线上,馆内有哪些考量?

HOW:事实上,昊美术馆公教项目一直希望补充线上部分,自2020年疫情以来,加快了规划的步伐。线上项目规划的方向以可长期持续、可执行性、补充展览&公共教育项目为方向、多元规划。同时,也希望能针对不同的媒体平台开展不同的栏目,让观众能更360度地理解展览和艺术家的创作。

雅昌:馆内如何根据不同的媒体平台开展不同的栏目?

HOW:昊美术馆会根据不同媒体传播属性选择不同的内容。有些平台是以资讯为主,有些平台以资讯+知识面文章+线上公教项目为主,有些平台是以展览和公教视频为主,有的以艺术家访谈为主。而针对长视频平台,则是以论坛直播和回放为主。

Ekh6mpBTEV7NLfDl86kMXD66Pcx6qxiY4ORmWAJk.png

昊美术馆推出线上美术馆“HOW艺术在线”

图为其四大组成部分

雅昌:在疫情持续的近两年时间内,线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是否会对馆内的工作方式产生一些影响?封控对场馆具体的影响有哪些?

HOW:最直接面对的就是展览的暂停,需要取得艺术家和合作画廊的理解与谅解。另外,本来在展览空间的论坛场地规划了一系列展览延伸的线下论坛和工作访坊,也只好改以线下方式或改期举办。所有工作内容,只能改以线上会议和日常微信沟通来进行,这可能也是未来需要的一种常态。

▼明珠美术馆:更加重视拍摄的形式和质量

雅昌:封控期间,明珠美术馆推出了“PAM在线|“,除在线展览外,还梳理推出7大展览360°全景VR展厅与“书的故事”系列名家讲堂线上观看。此外,明珠美术馆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新媒体平台全新构建“PAM艺起读画”与“PAM艺起看现场”两大主题系列。为何在封控期间推出这两大新项目?“PAM艺起读画”为何以中国绘画解读为始?

PAM:“孜孜不倦的知识生产,策划阶段即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双轨传播方式,长期而系统化的积累”,正是明珠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理念与方法。美术馆因此可以不囿于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时时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成为市民思考与交流的平台,收获心灵与智识的滋养。特别是云美育方面,因为考虑到线上播放的需求,我们会更加重视拍摄的形式和质量,以适应线下活动后线上播出的需求。

BEjyz3Or3hw9QurprKFzC6v9wfjVcbGPEPto4u7O.png

明珠美术馆“艺起读画”讲解的四幅古画局部

左上:《清明上河图》左下:《洛神赋图》

右上:《重屏会棋图》右下:《自画种松图》

4月初全新上线的“PAM艺起读画”,甄选“开卷有艺·读画”公教品牌中的高水准讲座与大家线上分享。“开卷有艺·读画”由明珠美术馆与上海书画出版社携手推出,希望通过“古画新谈”,能开创品读艺术的全新视角

从5月2日起,“PAM爱上海”接档“PAM艺起读画”,甄选“开卷有艺·在我的城市游弋”公教品牌中的高水准讲座继续与大家线上分享。每期一位作者、一本好书,以上海为中心,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学、艺术、民俗等方方面面。

“PAM艺起看现场”系列也在4月初于明珠美术馆微信视频号全新亮相,用视频直观呈现艺术现场,持续推出策展人与艺术家专题访谈、布展花絮、创作/表演全纪录、名家在线讲堂等台前幕后故事,探秘不同主题展览,拓展艺术人文视野,深入浅出普及美学。

SHLWlEqhHT6ywn5mWIHYDMe4S44LZMR2jALRAhaj.png

明珠美术馆线上栏目“Ta读”

雅昌:此类在线项目如何与馆内开放时期的工作一脉相承?

PAM:展览不仅仅是作品的汇集,更是从一个主题出发,通过策展人的策划与构思,让作品与作品之间,作品与空间之间形成新的关系,产生新的叙事和语意。云展览将稍纵即逝的展览永久保留,使观众们能够永久欣赏作为作品的展览。也为专业人士、学者、学生们提供了未来研究与学习的文献。

审美需要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云美育让美育变得不再奢侈,让学习的机会变得相对平等,人人都有可能透过线上资源拓展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无论是疫情带来的影响,5G技术的助力,“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等,都使得美术馆更加着力于线下线上双阵地的发展。但归根结底,美术馆的功能与使命仍然是生产知识、启发智识、陶冶情操、开发“美的生产力”。与艺术原作的面对面、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都很难被数字技术完全代替。期待疫情的阴霾早日过去,不仅可以继续在线上为大家提供有营养的内容,也能在线下接待大家!

​【结语】疫情以来,艺术界都在发挥各自的力量积极开拓新可能。雅昌也在积极提虚拟展览、直播和远程艺术教育产品,与艺术行业一起,为抗击疫情而努力。美术馆为应对疫情而转向线上新常态,既展示出这些美术馆的研发成果,给每个热爱艺术、心向往之但身不能至的人,带来温暖的慰藉。

责任编辑:李家丽

推荐关键字:上海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昊美术馆 明珠美术馆 线上美术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