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经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亦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此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即为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目前,发现确切的干支纪年的是西周时期,公元前857年,此年为庚申年。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天干地支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 十 甲 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为农历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农历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农历甲申年,所以一代文豪郭沫若写有《甲申三百祭》;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198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文观测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当时的干支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干支纪年与公历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的换算是准确的,不过要留意农历新年和西历元旦相差不多于两个月,西历元旦后、农历新年前农历用之前的干支。

天干用1至10表示,地支用1至12表示。(头:序号1-10对应甲到癸,尾:1-12对应子到亥)

农历→西历

(头-尾)×5+头+3(或1983)+60n=西历年份

注一:第一行的意义是在60年循环中的位置。负数并无不可,因后面可任意加或减60的倍数(n是整数,即零或正负整数);但若规定头一行须为正数(1至60之间),则当(头-尾)是负数的时候,在括号内加12或在括号外加60(12×5=60)。当且仅当(头-尾)是负数的时候,[(头-尾)×5+头]不是1至60间的整数。

注二:为何加3或1983:因公元4年和1984年是甲子年(1),1+3+4,1+1983=1984。这两个年份的差额1980是60的倍数。3容易记,1983最接近现在的年份。

例子:辛亥年。辛是天干中的8,亥是地支中的12。(8-12)×5+8=-12。1983-12=1971,1971+60=2031,1971-60=1911;计算得2031,1971和1911都是辛亥年。

此例若用正数,(8-12+12)×5+8=48或(8-12)×5+8+60=48。1983+48=2031,2031-60=1971,1971-60=1911(或2031-60×2=1911);同样得2031,1971和1911都是辛亥年。

可见所有亥年在60循环中都相当于[天干×6]:乙亥年:12;丁亥年:24;己亥、辛亥、癸亥:36,48,60。这是很简单直接的(第一个亥年是12),亦可从以上公式得出。

西历→农历

西历年份减3,再除以60的余数,是60循环中的位置(若余数是负数或0,加60使其在1至60之间);把这个数除10得余数为天干、除12得余数为地支。(若余数为零,则可加上10(天干)或12(地支)。)

西历年份减3后直接除10和12也行。

例:公元前57年:-57-3=-60,除60余零,是癸亥年。(-60除10和12都是余零)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风水名家-严峻老师: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中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