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清代御窑青花外,单色釉与彩瓷亦为清代瓷业体系的核心构成,二者以独特工艺与审美特质,共同铸就了清代制瓷业的鼎盛格局。
单色釉承续前代技艺并推陈出新,尽显“一色成韵”的极简之美,如本期:粉青釉模印鱼藻纹转足碗、宝石红釉小胆瓶和“唐英”制厂官釉撇口荸荠扁瓶,是清代官窑对传统釉彩工艺的极致诠释。
彩瓷则以多元技法绽放异彩,斗彩的精巧、粉彩的柔媚、珐琅彩的华贵,如本期:黄地粉彩百蝶图蝴蝶型大花盆、洋彩穿花夔凤纹轿瓶和胭脂地及金地洋彩开光花卉纹双联扁瓶等。将色彩运用推向新的高度。
精品导览
清乾隆 窑变釉石榴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20.5cm.High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 仿钧窑变釉石榴尊(新00096026)

参阅1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炉钧釉瓜稜瓶(中瓷002292)

参阅2
3.保利香港拍卖,2019年10月7日,Lot 3180(成交价:RMB 2,140,520)
4.北京匡时,2010年6月6日,Lot1158(成交价: RMB 1,736,000)
5.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Lot2287(成交价:RMB 1,734,480)
尊形如石榴,花口,折沿,直颈,丰肩敛腹,圈足微外撇,底部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仿钧窑变釉石榴尊为雍正时出现的新品种,系仿钧釉色繁衍而来,采多次施釉法,烧成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自然结合,烧制困难,颇为罕见。据督陶官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窑变釉器,釉料配方精严,火候控制精准,釉色交融自然,变幻无穷,非人力刻意为之,乃窑火天成之妙”。所产生的流动窑变釉色,一般偏蓝者,称“火焰青”。本品器内施月白色釉,器外窑变釉色以紫、红、蓝三色为主,斑驳相间,自然流淌,底部覆酱釉,平添趣味。石榴尊寓意“多子多福、富贵吉祥”,作为宫廷陈设寄托了皇帝对多添皇子皇孙的期盼。
本品造型端庄雅致,色泽艳丽独特,窑变釉形态极美,配以具有美好寓意的器形,可谓相得彰宜,尽善尽美。
RMB: 160,000-300,000
清乾隆 “唐英”制厂官釉撇口荸荠扁瓶
尺寸:24.5cm.High
备注:美国纽约蔡特艺廊旧藏
参阅:
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一瓷器卷(清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6、127页,图86;
2.《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第218页,图3-163
3.北京保利,2021年12月5日,Lot5540(成交价:RMB 2,645,000)

参阅3
4.美国巴尔的摩市沃尔斯特博物馆

参阅4
此瓶从造型特点和细微处可判断为唐英制品,同类可见青花和青花釉里红作品。唐《陶成纪事碑记》所载五十七种仿古创新瓷器品种中,单色釉就占据半壁江山,厂官釉即在此列。雍正时期督陶官唐英在明代磁州窑所产黑釉器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其特点是多以灰白色的“大青土”做胎,胎体自身质地较粗糙,其釉面往往呈现蛇皮般的绿色。唐英在反复试验创烧的基础上,吸取了这种釉色失透的庄严,沉稳的优点,同时又利用窑变形成的黄、绿色阶变化,从而新创了高雅精美而又含蓄典雅的茶叶末釉色产品。
本品撇口、长颈、颈部环绕一圈弦纹,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其釉色细腻程度非一般官窑可比。古人赞誉说:“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最美目”。此瓶底部有柴特家族收藏老签故尚不知是否有款识,但据同款造型的青花和青花釉里红作品判断应为唐英制品。无论是造型的细微之处还是颈部同样位置的弦纹都是如出一辙。另据一件唐英制粉青弦纹蒜头瓶也可见其共性。
唐英(1682-1756),清代制瓷家、书画家,篆刻家,剧作家。他的字号很多,如: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一作镶黄旗。据自述,幼即供役于养心殿,历二十余载。雍正元年(1723年)任内务府员外郎,六年至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协理窑务,至乾隆元年(1736年)调淮安关,移理九江关,后调粤海关,十七年又调回九江关,仍兼理窑务,前后共二十七年。精泥土坯胎、釉料火候善仿古名窑,所督造瓷器均较精美,后人称为唐窑。
RMB: 200,000-300,000
清雍正 宝石红釉小胆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4cm.High
参阅: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红釉锥把瓶(故瓷003662N000000000)
2.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Lot2119(成交价:HKD 5,300,000)
3.中贸圣佳,2025年6月8日,Lot1026(成交价:RMB 1,265,000)

参阅图
瓶直口,细长颈,垂腹,腹部下方渐敛,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而显露白色胎体,是为“灯草口”。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胆式瓶属于陈设用瓷,一般用于插花。这种器形创烧于宋代,当时钧窑、哥窑、耀州窑均有烧造。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冷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诗句。《景德镇陶录》载:“雍正年厂器,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红釉一种,尤称难烧,得者珍之”。《清档》中亦有“雍正七年命烧红釉胆瓶,务要色纯无疵,如不如意即销毁”的记载,可见雍正时期红釉烧制极其不易。这类仿明代永宣时期烧造的清代霁红釉,雍正时期多见盘、碗及玉壶春瓶等造型,如本品的器形独特的赏玩小器较少。本品尺寸仅14公分,不事繁复纹饰,盈掌可握,极为难得。对比馆藏此类红釉胆瓶,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器型与本品类似,前者高度为27.5公分,大于本品;后者为15.7公分,略小于本品。可见当时内廷对于此式喜爱,会烧制各种尺寸,陈设掌玩。
RMB: 50,000-100,000
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鱼藻纹转足碗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篆书款尺寸:15.7cm.Diam; 10.2cm.High
备注:上世纪90年代购于新加坡,并附原始票据
参阅:台北故宫院藏,清乾隆粉彩青瓷转足碗(故瓷008486N000000000)

参阅图

票据图
本品通体施粉青釉,器型由碗和底轴两部分组成,碗敞口微撇,弧腹下收,釉色温润如玉,釉面莹润匀净,外碗腹壁模印鱼藻纹,纹饰清晰立体,碗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底轴高足,口沿呈莲瓣状。《景德镇陶录》:清代蓝浦所著此书载“乾隆窑转心碗,内外嵌套,转动自如,单色釉者尤罕,粉青一种为贵”。乾隆帝对“寓吉祥于自然”的纹饰尤为喜爱,常命御窑厂烧制此类题材器物。鱼藻纹作为传统吉祥纹饰,在清代宫廷瓷中寓意丰富:“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四尾鱼对应“四季平安”;水草连绵不绝,寓意“生生不息”。整器集模印、旋转等工艺于一体,巧夺天工。
RMB: 350,000-550,000
清乾隆 粉彩童子拜寿图瓷板挂屏
尺寸:96.5×47.5cm
参阅: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9日,清乾隆 粉彩群仙祝寿瓷板插屏(成交价:RMB 1,380,000)

参阅图
本品瓷板精巧细薄,瓷胎细腻当属上品,通景绘“童子拜寿”,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南极仙翁手捧寿桃,童子则各持吉祥之物,神态各异,相互之间顾盼传神,童趣盎然。有一童子手捧爵杯骑于瑞鹿之上,爵杯熠熠生辉,“鹿”谐音“禄”,组合而成“禄寿双全”的寓意。其外苍松郁郁,蟠桃磊磊,色彩浓艳而不失清雅,右下辅以留白技法表现波光粼粼之态,与山石、花草共同构成“仙山福海、寿意绵延”的仙境氛围。
清代瓷板,一般采用瓷泥滚压、切割的成形工艺,再平放入匣钵烧炼,因此,瓷板越大,成品率越低,烧成后极易变形,或坼裂,再或釉面伴有气泡、落渣、黑点之缺陷,极为不易。据《清宫陈设档·养心殿陈设》记载:“东暖阁墙面挂粉彩童子拜寿图挂屏一件,红木边”,本品题材与形制正与档案记载相符,有明确的宫廷属性。目前同类题材的乾隆粉彩瓷板挂屏存世量稀少,本品以“童子拜寿”为题材,工艺精湛,寓意深邃,瓷板完好无损,画面色彩依旧鲜亮,实为收藏陈设之佳品。
RMB: 120,000-220,000
清乾隆 红木嵌洋彩花卉纹宝盒
尺寸:17.8cm.Long; 19.5cm.High; 16.2cm.Wide
参阅:北京保利,2015年12月8日,Lot7523(成交价:RMB 1,150,000)

参阅图
RMB: 50,000-80,000
清嘉庆 洋彩穿花夔凤纹轿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尺寸:17cm.High
轿瓶,亦称“挂瓶”,也是壁瓶的一种,因可悬挂于轿内或室内陈设得名。本品侈口束颈,下腹渐收,圈足。通体以洋彩为饰,其中口沿绘如意云头纹,腹部一面绘万年如意纹,缠枝莲纹间以金彩“卐”字,上下以缠枝莲、如意等衔接,寓意“万年如意”。腹部两侧又以穿花螭龙纹为饰,螭龙穿梭于缠枝花卉间,体态极为灵动。整器小巧精致,通高17cm,底部矾红书“大清嘉庆年制”横排六字篆款。 壁瓶兼具陈设、赏赐、收藏多重功能,《陶成纪事碑》载“壁瓶烧造精美者,贮于内廷,以备御览或赏赐重臣”。本品所属的洋彩穿花夔凤纹轿瓶,诚为乾隆工艺传承与嘉庆审美转型的过渡产物,在工艺、绘画与风格仍保有乾隆朝之遗韵,烧制质量却不输于前朝,不看落款难以分清,当为嘉庆时期洋彩瓷器的上乘之作,颇值珍视。
RMB: 100,000-200,000
清同治 黄地粉彩百蝶图蝴蝶型大花盆
尺寸:48cm.Diam; 22cm.High
备注:伦敦邦翰斯,2010年11月11日,Lot0336(成交价:GBP45,600)

备注图1

备注图2
参阅:北京保利,2022年7月29日,Lot6617(成交价:RMB1,265,000)

参阅图
此式选蝴蝶一物,用这一文人眼中华丽曼妙的代名词作花器,意形兼备,适志喻情。此花盆形、画一体,用两吉祥动物装饰之,两蝶一蝠,福寿瓞绵。观此花盆,一在形,蝴蝶式花盆自口沿向下渐收。二在画,外壁以黄彩为地,绘姿态各异的彩蝶翩翩飞舞,百蝶蹁跹飞舞,以中轴对称装饰,百般姿态,七色交辉。三在底足,极具巧思,延续此类黄地大婚瓷风格,以金、红二色勾绘蝙蝠轮廓,内填松石绿彩,气息富贵喜庆。皇家之贵常以之龙凤瑞兽为衬,而本品却独具文人风骨,用蝶之柔雅之姿,辅以明黄之色,取蝴蝶之形,又以百蝶为饰,黄地凝厚贵气十足,粉彩清新华美娇艳,赫赫皇贵中透露一丝柔情。后盆中置之花草,可谓呼应自然,妙趣横生。至此,本品不仅是皇权的华贵之现,更含有女性那一丝细腻独到的品味,传世流芳。
同治作为儿皇帝,御窑器物的烧造更多得见的是慈禧太后的品位。作为晚清主政的女性,其对器物的理解更加细腻独到,在清代御瓷中亦别具特色。清宫皇室对于同治大婚典礼十分重视,其规格之高,奢靡之胜可与乾隆相媲美。同治五年在旧址上恢复御窑厂烧造就是为同治大婚而备。同治六年三月,造办处交下大婚礼用瓷画样,其中“黄地五彩百蝶”样下即有“一尺五寸蝴蝶式花盆三对”,即为本品。同治八年,大婚礼用瓷“十份和九项花色”瓷器全部烧成。然为保证大婚瓷完美无瑕,同治九年内廷传旨九江关监督景福补造瓷器务必精细,所有10072件大婚礼用瓷全部赔补重烧。
RMB: 60,000-120,000
清 胭脂地及金地洋彩开光花卉纹双联扁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尺寸:20.5cm,High; 21cm.Wide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洋彩红翠地锦上添花双安天盘口双圆瓶(故瓷017172)

参阅图
本品造型呈扁圆双联式,由前后两只尺寸相同的瓶体微微错开、浑然相连而成。瓶身近似经典抱月瓶造型,小口,直颈,圆腹扁圆饱满,底部承以方胜式矮足,足形别致。瓶颈部与侧腹部分别采用胭脂红地与金地为基底,其上以粉彩绘缠枝宝相花纹,寓意“吉祥富贵、圣洁美好”,底部“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横排楷款。瓶腹部正反面均作圆形开光,开光边缘以金彩勾勒轮廓。开光内绘粉彩四季花卉纹,分别为茶花、梅花、兰花、桃花。茶花绽放饱满,花瓣色泽浓淡相宜;梅花枝干虬劲,或饱满硕大,或含苞欲放;兰花叶片舒展,姿态清雅飘逸;桃花粉嫩娇美,尽显春日生机。花卉均以细腻笔触绘制,色彩明快清新,画面充满自然意趣,传递出“四季平安、清雅高洁”的美好寓意。
洋彩瓷是清代在粉彩基础上借鉴西方珐琅彩工艺发展而来的名贵瓷种,以“色彩鲜艳、工艺繁复”著称,盛行于康雍乾三朝,多为宫廷御用或陈设器物。《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雍正、乾隆朝御窑多造新奇形制,以显巧工”。
本品的双联扁瓶形制在清代御窑中较为少见,其“方胜式足”与“错开双联”的设计颇为独特,值得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件乾隆时期的洋彩红翠地锦上添花双安天盘口双圆瓶(故瓷017172),形制与本品相似,可资比较。
RMB: 120,000-220,000
民国 珐琅彩菊石图御题诗文橄榄瓶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6.5cm.High
备注:原锦囊包装及木座

备注图
瓶口微撇,束颈,长腹微鼓,至胫部内收,形似橄榄,故称“橄榄瓶”。瓶外一面以珐琅彩绘洞石花卉图,花叶自然柔美,楚楚动人,采用“洗染法”,从瓣心到瓣边颜色渐浅,自然立体,展现了精湛的绘画功底。另一面书“素华独殿群芳后,个里原藏万卉春”,并绘以胭脂红彩篆款,底落“乾隆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彩楷书款,复刻乾隆珐琅彩瓷“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装饰模式。
RMB: 120,000-220,000
历经时光淬炼,御窑珍品流传至今,既承载着清代的工艺水准、审美风尚,更记录着历史变迁的轨迹,兼具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敬请大家关注保利厦门2025秋拍厚德山房专场,共赴这场历史文化盛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