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上海嘉禾2025当代艺术专拍 | 「China·观墨」中国当代水墨

2025-11-12 14:26:49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7c5711850778d42dd3eb87f571cf86ba.png

在全球化当代艺术体系中,水墨艺术曾一度被视为传统遗产的象征,而非前沿实践的领域。然而,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水墨运动”与九十年代的“实验书写”后,水墨艺术在观念、媒介与语言层面上完成了深刻转型。

「Jiahe Times」2025当代艺术品专场拍卖会的第三板块——「China·观墨」中国当代水墨所呈现的,是这一转型脉络的当代表述——谷文达、徐冰、仇德树、陈家泠、石墨、石朴、陈翔、汤哲明等三十余位艺术家的33件精彩佳作,通过笔墨的“再创作”,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世界之间重新界定“中国艺术”的话语边界。

在“书写性”这一核心精神下,他们的作品既是形式语言的革新,也是文化身份的再叙述:谷文达以文化基因的转译探讨语言的政治与形而上学;仇德树以“裂变”结构重塑自然与精神的秩序;陈家泠与石墨则在传统笔墨的流动性中开拓新的东方色彩体系;而汤哲明与丘挺等新一代水墨艺术家,则以学术性与观念性的融合,续写“新海派”的现代文脉。

拍品精选 

Selected Lots

•••

款识:遗失的王朝 J 系列之十二○○六年。

钤印:酒神、谷文达

签名:遗失 J 系列之十 二○○六年春日文达记于上海莫干山路并记。

来源:直接得自艺术家美国私人收藏,海瑞得拍卖,美国 2016 年 5 月 2 日 编号 69074,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谷文达是中国当代水墨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八五新潮”以来将书法转化为观念语言的开创者。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以“解构汉字”的水墨实践,打破笔墨与文字的叙事惯性,将中国书法推入一种关于文化、语言与权力结构的全球性语境。其艺术立场贯穿着对“文化基因”的考古式思考——在笔墨、文字、身体与媒介的交错中,提出关于“中国性”的再定义。正如艺术史家爱德华·露西·史密斯所评:“谷文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也是国际知名艺术家。从许多方面来看,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化艺术的重要人物。”《遗失的王朝 J 系列之十》(2006)延续了艺术家对“文字考古”的思想线索,以书写的断裂、叠印与语义的模糊,揭示历史与记忆之间的裂隙。此系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反思文化身份的遗失与重建,作品来源清晰,曾经由艺术家本人收藏,后经海瑞得拍卖(2016年5月2日,Lot 69074)流传,具备重要文献价值。

宣纸,墨,纸背白梗绢边装裱立轴

2006年于哈德逊河谷工作室

款识:谷氏简字第二系列爱心文达二OO六年作于上海。 

钤印:谷文达印

出版:《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 水墨》,岭南美术出版社,广 州,中国,2010 年。

而同年创作的《爱心:简体词系列〈人的研究之柒—肆〉》,则展现出谷文达对汉字结构的哲学性“重组”——他将“爱”字中的“又”改为“心”,以书法作为思想实验的场域,探讨“文字”与“意义”之间的断裂与生成关系。该作曾发表于《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为其“简体词系列”的核心代表作。画面以宏大的尺幅和书写性的节奏感,体现了艺术家将语言、观念与书法的形式逻辑推向极致的精神能量。

谷文达的作品曾被《纽约时报》、《美国艺术》《艺术史》等权威刊物与艺术史著作论述,国际学者如Edward Lucie-Smith、Michael Sullivan、高名潞皆肯定其“以语言重塑文明意象”的艺术贡献。在2025年刘海粟美术馆的重要个展中,他的“联合国”与“简词典”系列再度回到公众视野,印证了这位艺术家以语言为媒、以符号为骨的当代精神持续发酵的力量。

从《遗失的王朝 J 系列之十》到《爱心》,双作并列于本场拍卖,谷文达的作品始终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在全球化语境中,传统文化如何被重新书写?他以身体为媒、以文字为符,构筑出一种以水墨为载体的文化实验体系,使水墨从“技艺的传承”转化为“文化的自省”。正如「China·观墨」板块所强调的,当代水墨不仅是传统语言的延续,更是关于身份、历史与思想的重新发声。谷文达的创作,正是这一转型的标志性实践。

作品集:《中国梦·韶山情》全国美术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仇德树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裂变艺术”的奠基者,自1979年创立“草草社”起,他便以“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为旗帜,挑战学院体制与传统笔墨的边界。1982年,艺术家在自然岩石的裂缝与宣纸的撕裂之间获得启示,以“裂变”命名其艺术,揭示出物象生成与精神结构之间的内在张力。《裂变-红岩雪峰》是仇德树晚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以饱满的红色为底,白色裂纹如雪峰峻峙,既象征山川的坚韧与生命的内力,也隐喻文化精神在冲击与断裂中重生的力量。在形式上,仇德树突破了传统水墨的平面性,将撕纸、堆叠、泼墨等方式融为一体,既具东方哲思又具现代构成感;在精神层面上,他以“裂”为生,以“破”立新,使山水之象成为文化意志的具象表达。作为当代水墨语言更新的关键节点,《裂变-红岩雪峰》不仅凝结了艺术家对“造化”与“自我”的哲学体悟,也以鲜明的视觉能量与历史纵深,彰显出中国现代水墨在世界艺术语境中独立而坚毅的姿态。

款识:竹报平安、乙巳年秋日写、泠 

钤印:大势至、气、肖形印

陈家泠先生作为中国当代画坛新海派水墨的领军人物,其艺术成就深植于深厚的传统根基与锐意的创新精神。他早年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等大家,深耕中国画笔墨精髓,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并多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权威机构举办大型个展,被誉为“东方审美新坐标”。作于今年 2025年的《竹报平安》四联屏,是陈家泠晚年艺术语言的集大成之作。画中竹节间充盈的粉红波点,以朦胧透叠的墨法点染,既呼应其标志性的“水变”技法,又赋予竹体以呼吸般的生命动感。细竹穿插其间,与留白空间形成疏密节奏,暗合中国画“计白当黑”的哲学意蕴。这种对“竹报平安”这一传统题材的当代解构,不仅延续了陈家泠“取形简练而概括”的创作理念,更通过色彩的情绪化表达,将民俗吉祥符号升华为对生命繁荣的现代礼赞。此作的市场价值凸显于其多重稀缺属性:其一,艺术家年近九旬仍保持旺盛创造力,晚年巨制尤为珍贵;其二,作品以竹的意象拓展其“泠式语言”体系,与早期荷花、革命圣地系列形成互补,完善了其艺术脉络的收藏维度;其三,粉彩竹景在陈家泠作品中罕有出现,其实验性与完成度的统一,使之成为研究其色彩美学的关键标本。如此具备东方灵韵的典范之作,必将成为本场拍卖的焦点,持续释放其文化价值与资产增值潜力。

款识:石墨画。钤印:石

石墨,现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美术与文物保护学院院长、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并兼任美国加州石墨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与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是当代“新东方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深厚的水墨根基和国际视野,将中国写意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方法融汇,形成极具张力的个人风格。《晨曦映莲》创作于2025年,是石墨近年来“荷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纸本重彩呈现三团沉静的蓝色“荷叶”意象,周围以留白与数朵淡粉荷花相映成趣,画面整体仿佛在晨光之下苏醒的湖面,蓝调映照着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呼吸,呈现出他笔下典型的“田野式构图”——突破传统花鸟画“盆景化”的局限,而以整体性的空间感与群体生命力取而代之。艺术家自创“积墨法”,通过反复叠加水墨与色彩,使画面肌理层层堆积,形成既透明又浑厚的视觉深度;墨色的扩散与色块的凝聚在宣纸的张力中被精准控制,呈现出时间与生命的流动感。这种技法上的探索也延伸至他在陶瓷艺术中的“积墨青花”实验,使传统青花瓷呈现出水墨般的灵动气韵。在精神内涵上,《晨曦映莲》象征了东方文化中“莲”的清净、坚韧与自省之美,同时融入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情感能量与构成理念,展现出石墨以现代笔触阐释东方哲思的独特魅力。作为艺术家近年重要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其在国际语境中重新定义东方绘画语言的努力,也见证了中国当代水墨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文化自信。

款识:桃源行、乙巳春月石朴。 

钤印:石朴之印、出新不外求

石朴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创作根植于文人画传统,兼具书法、哲理与太极之修养,秉承“出新不外求”的信念,始终以个人修为贯通笔墨心境,被美术史家邵大箴誉为“逆潮流而屹立于画坛”的艺术家。《桃源行》是石朴今年纸本水墨创作中的代表之作,取法黄宾虹、黄秋园等山水名贤,以凝练的笔意和层叠的墨色构建出一处心灵的“桃花源”。画面以一叶扁舟为视觉中心,满纸桃花,粉红相映,层次繁复却不失节制。枝桠穿插、气韵流动,墨色晕染间透出春日的光感与湿润的空气。作品中的“桃源”并非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一种精神皈依——在物欲纷扰的现实之外,艺术家以笔墨重建精神桃源,呈现出对“天人合一”古典理想的现代诠释。

款识:丘挺画。

钤印:邱挺之玺 

展览:《踵事增华:丘挺艺术展》,清华艺术馆,2023 年。

丘挺,1971 年生于广东陆河,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是当代水墨领域中少有的以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与传统文人精神融为一体的代表性人物。其艺术系统性地回应了“古典绘画如何在当代继续生长”的核心问题,在理论与笔墨上均展现出深刻的结构意识与美学自觉。《岩骨花隐》创作于 2020 年,是丘挺“文脉山水”系列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其探讨“形制、笔性与气象”关系的集中体现。作品以精密绢本为载体,笔墨交织间,墨气如云烟氤氲,山石线条遒劲而富韧性,隐花若现、如息如动。所谓“岩骨”,既指山石之筋骨,也象征画中结构的支撑与精神的内核;“花隐”则寓示生命与意象的流转——刚与柔、显与隐在画面中构成内在张力。这种处理,延续了宋人“笔简意远”之风,又融入明清文人绘画的抒情维度,体现了丘挺在继承与转换之间的高超平衡。作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3 年大型个展《踵事增华:丘挺艺术展》的展出作品,本件作品的出现,既标志着艺术家当代水墨体系的阶段性成果,也为藏家提供了了解丘挺学术的珍贵机会。

款识:春风又绿 杨正新。 

钤印:正新、随心所欲、杨正新七十以后所作、古稀变法 

来源:藏家来自艺术家本人。

作为海上画派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人物,杨正新以深厚的笔墨修养与开放的当代表达,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水墨在20世纪后的现代转型。他早年师从江寒汀,根植传统花鸟与山水语法,而在“古稀变法”阶段又以兼容诗意与革新的姿态,重塑传统文人绘画的精神向度。《春风又绿》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画面描绘江南水乡的春日风景:小桥流水,柳色初萌,桃花微开,细雨如烟。题款取自王安石诗句,寓意复苏与再生,亦象征艺术家于笔墨之内自我更新的精神姿态。杨正新的创作既非激进的形式革新,也非复古的笔墨回望,而是一种内敛而持续的再生力量。他以温润的笔墨语言回应时代的审美转换,使传统笔墨在当下语境中获得新的精神共鸣。

款识:辛卯正月作风正一帆悬图于中国画院陈翔。 

钤印:陈翔、欣耕庐

陈翔作为当代“新文人山水”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立基于深厚的传统修养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背景赋予其绘画以诗性格局与思想纵深,使山水不止于形象的再造,而成为文化精神的延伸与再书写。此幅《风正一帆悬》作于2011年,以高山、林木、屋宇、湖海构成清润灵动的格局。山势稳健而笔意明快,树石之间气息流转,水势则以泼彩渲染,映照出一种“风正帆悬”的心境象征——既有自然之畅达,亦寓文化之坚守。陈翔延续了上海画派“雅正清新、文质兼备”的精神传统,并以当代视野重塑“文人气象”的现代表达。他的创作超越了技法层面的复古,而是一种关于“文化延续”的当代表述。正如「China·观墨」板块所呈现的主题——在全球化语境中重申笔墨之为精神象征——《风正一帆悬》正体现了这一“以古开今”的文化姿态。此作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种以笔墨观风的自我宣言:在传统与现代、心性与景象之间,陈翔以当代笔墨重塑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山水。

题识:《五季卫贤高士》今在故宫。山 高水长,林木深秀,屋木用笔银 钩铁画,水纹斩钉截铁,与《溪 江行初雪》一家眷属。余少时极 爱之,师学甚勤日,昨见少时所作, 又复作此,取其布置大略。甲辰 春暮,山阴汤哲明制于海上景宋 山房并记。

钤印:汤氏、哲明、景宋山房 

汤哲明是当代中国山水画领域兼具学术与创作双重身份的重要代表。他以严谨的艺术史研究为基础,将传统山水的笔墨法度与当代造境意识融汇一体,在技法与观念的双重维度上拓展了中国画的现代性空间。其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长期从事宋元绘画研究与山水创作的互证性探索,形成了独具学术理路的“景宋”画风。

此幅《山高水长》作于甲辰年春暮(2024),画面构成以青绿山体与峻拔松木,间以屋宇点景。山石用笔劲挺,皴擦中见斩铁之锋。题识自述“与〈溪江行初雪〉一家眷属”,可见画家有意回应北宋李成、郭熙山水的结构意象——高远、深远与平远的空间叠置——并以当代视角重组视觉秩序。

汤哲明的创作延续了海派文人画以来“古意之新生”的文化命题。他既是传统的再发现者,也是当代笔墨系统的再构者。无论是其在《国画之江南》《多元化的启导》等著述中的理论探索,还是“景宋”系列作品的持续推进,皆指向一种从历史深处生发的当代表达——在笔墨的理性化与视觉结构的现代化之间,寻找山水的当代语法。

•••

作为「Jiahe Times」2025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的第三板块,「China·观墨」以笔墨为线索,以时代为坐标,追溯中国水墨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重生与嬗变。

在这一板块中,谷文达、仇德树、陈家泠、陈翔等艺术家以学养与视野构筑出中国当代水墨的精神谱系。他们不囿于技法的复现,而在笔墨之间展现出东方艺术在当代世界中的再生能力。

「China·观墨」不仅是一次对笔墨传统的致敬,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身份的再发现。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根,仍在水墨之中;而水墨的未来,也生长于当代的思想与创作之中。

2025年,「Jiahe Times」当代艺术专场,将以这一板块,见证中国笔墨精神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在嘉禾的舞台上,当代水墨将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更广阔的世界视野,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气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4f966402523d1091866d59bd63cf022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上海嘉禾 当代艺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