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


本次秋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呈现数件清雍乾御窑珍品。雍正朝器物,如斗彩鸡缸杯与墨彩罗汉笔筒,风格雅洁,彰显文人意趣;乾隆朝器物,如斗彩贲巴壶与粉彩无量寿佛像,则工艺繁复,尽显盛世华彩。
专场拍品预览

lot 919
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一对)
尺寸:6cm.Diam;3cm.High×2
款识:“雪溪草堂珍赏”六字双行楷书款
RMB: 1,200,000-2,200,000
备注:
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Lot.503
保利厦门拍卖,2017年6月25日,Lot.903


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Lot.503


保利厦门拍卖,2017年6月25日,Lot.903
著录:《至繁至简——雍乾美学展览》,2024年11月,保利厦门艺术中心,页124


清代御瓷慕古之风盛行,鸡缸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有仿烧,当以雍正所制最为上品,本品即为雍正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之精品佳作。

杯侈口,直壁,弧腹,卧足,自上而下以一定弧度缓慢内收,线条流畅,器型精巧。内壁光素,通体施透明釉,釉面白润泛青,足部露胎,胎质洁白。器内光素无纹,外壁以斗彩装饰,两只雄鸡站立于庭院之中,气宇轩昂,另有一雄鸡俯首啄食,淘憨可喜。旁侧洞石花草,兰花自太湖石中横欹而出,盈盈展姿,花妍香逸,间有翠竹丛簇点缀,一幅夏日景致跃然杯上。杯底青花双圈内书“雪溪草堂珍赏”楷书款,为雍正的私藏款。

同类器可见2014年香港苏富比,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一对),以3316万港币的成交;201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单只清雍正斗彩鸡缸杯亦拍出1210万港币的高价,以资参考。

参阅: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 8日,Lot.3109,
成交价 HKD 33,160,000

lot 918
清乾隆•粉彩御题诗文童子戏鸡图鸡缸杯
尺寸:6.6cm.High; 8cm.Diam
款识:“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篆书款
RMB: 1,200,000-2,200,000
备注:北京保利,2007年6月2日,Lot.1901


著录:《至繁至简-雍乾美学展览》,2024年11月,保利厦门艺术中心,页120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中国瓷器历史上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神宗实录》即有:“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延传后世,临摹者众,然多数形似而神离,绝无成窑之神韵。乾隆内府化裁为之,摹古而不泥古,将乾隆时期流行的器物造型和纹饰画法与传统鸡缸杯的理念集于一身,创作出独具乾隆风采的仿古器,本品即为一例。

整器形制隽巧,胎质莹润,釉色秀雅。外壁以粉彩绘顽童戏鸡图,庭园中洞石嶙峋,牡丹争艳,雄鸡昂首前行,顽童与之对视作调戏状,神态可掬;雌鸡带领数只雏鸡觅食,可爱传神;留白处以墨彩书乾隆御题诗《咏鸡缸杯》,后落“乾隆丙申御题”,钤印红彩“三”、“隆”二章。御题诗作于乾隆丙申年,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鸡缸杯之制作应在其后,故本品为乾隆后期少有之佳作。

lot 924
清乾隆•斗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壶
尺寸:19.8cm.High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RMB: 2,200,000-2,800,000
备注:
重要亚洲私人旧藏
香港佳士得,2020年7月9日,Lot.2706
中国嘉德(香港),2021年4月23日,Lot.1365


香港佳士得,2020年7月9日,Lot.2706


中国嘉德(香港),2021年4月23日,Lot.1365
乾隆皇帝虔信藏传佛教,其在位期间广建寺庙、翻译佛典,并将佛教元素融入宫廷艺术创作,推动法器与供器制作臻于鼎盛。本品即为该时期之精品,造型秀雅,庙堂气息浓郁。壶顶作伞盖形,颈部呈阶状,腹部圆润,下承外撇高圈足,流口为龙首吞式,弯曲上昂,气势生动。通体施莹润白釉,以斗彩为饰,腹部主体绘缠枝莲托八宝纹,口沿及圈足边饰金色连珠纹,摹仿金属器效果,典雅中更添华贵。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书款。既承袭西藏法器传统,又融汇御窑制瓷精髓,堪称乾隆朝御窑佳作。

“贲巴”为藏语音译,梵音原作“军持”,既藏语“瓶”的意思。明代军持多具流嘴,造型简练,以青花装饰,仍属实用器;至清代,官窑所制贲巴壶则演化为重要藏传佛教法器。清代官窑贲巴壶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为康熙时期始创,器盖高耸如塔;另一种即如本品,器顶呈平台伞盖状,造型源溯西藏金属器,创烧于乾隆朝,盛行于乾隆、嘉庆两朝。此类瓷质法器系依藏区进贡或宫廷旧藏金属器为范本烧造,品种稀少,以瓷仿制,难度极高。

与本品纹饰相近的斗彩贲巴壶,存世极罕,公私收藏中仅见两例:一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出版于何利着《Chinese Ceramics》(伦敦,1996年),编号162;另一例曾于1992年3月3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626,其流及连珠纹等处有修复痕迹。粉彩例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粉彩勾莲八宝纹贲巴壶(文物号:故00186127)。另有两例壶流造型略异,其上未绘缠枝莲纹,可参考香港苏富比2019年秋拍编号3620的一对斗彩番莲八宝纹贲巴壶,以及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编号2317、以437万元人民币成交。

参阅:中国嘉德,2018年11月20日, Lot.2317,
成交价RMB 4,370,000

lot 903
清乾隆•粉彩无量寿佛坐像
尺寸:18.5cm.High
RMB: 180,000-280,000
备注:
欧洲藏家旧藏
中国嘉德,2019年6月2日,Lot.2722(其中之一)


本尊粉彩无量寿佛造像,头戴五叶宝冠,高耸的发髻更显庄严。身披轻盈披帛,宝缯飘逸垂于耳际。佛像颔首垂目,神情慈悲祥和,胸前佩有宝珠璎珞,臂环精致,双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花座上,姿态端正妙好,气度非凡。本品造型小巧,座基以松绿釉为底,粉彩浓郁鲜明,莲瓣色彩厚重艳丽。

佛身施以多彩装饰,其面部、手、胸及足部皆饰金釉,象征佛陀“身色金黄”之圣相,源自佛经所述“三十二相”之一。披帛以绿彩绘制,上缀梅花瓣点;黄地法袍则饰以红彩团花纹样。佛发施青彩,即“佛头青”,五叶宝冠与宝缯以青红二色点缀,犹如青金珊瑚,熠熠生辉。上身内着浅绿僧祇支,饰有鹅黄花蕊;下身束黄袍,团花繁复华美。莲座色彩绚烂,整体以金粉涂绘,愈显华贵庄严,妙相殊胜。

纵观公私典藏,与本品相类者寥若晨星,多见于博物馆重要藏集。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粉彩无量寿佛(馆藏编号:故00160781-6/19),形制、彩绘与本品几乎一致。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亦有同类藏品。中国嘉德2012年10月29日曾售出尺寸较大的一件清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造型与本品相若,以人民币10,810,000元成交,可资参考。

lot 904
清乾隆•粉彩无量寿佛坐像
尺寸:18.5cm.High
RMB: 180,000-280,000
备注:
欧洲藏家旧藏
中国嘉德,2019年6月2日,Lot.2722(其中之一)
清代康雍乾三朝君主皆笃信藏传佛教,尤以乾隆帝为最。彼时皇宫苑中皆有佛堂,佛像作为供奉核心,用料之考究与工艺之精湛,以彰显皇室的虔诚与气度。其中金铜造像为多见,而瓷质佛像则较为稀罕。

本尊粉彩无量寿佛,头戴五叶宝冠,高髻巍峨,披帛绕肩,宝缯轻扬于耳畔。其面容低垂,双目微阖,神情慈悲宁静。胸前佩有宝珠璎珞,臂环严饰,双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之上,整体姿态端庄和谐。底座施松绿釉为地,上绘粉彩,莲瓣色彩浓郁鲜丽。佛身装饰繁而不乱,面、手、胸、足等处皆施金釉,象征佛陀“身色金黄”之圣相。披帛以绿彩为底,点缀梅花瓣纹;黄地法袍则以红彩勾勒团花图案。佛发施青釉,即“佛头青”,宝冠与宝缯则以青红两色交错点缀,似青金珊瑚,熠熠生辉。上身内着浅绿僧祇支,饰以鹅黄小花,下身束黄袍,团花纹样工整典雅。莲座设色华丽,与佛身金彩相映,愈显华贵庄严。

lot 925
清乾隆•仿龙泉青釉暗刻八吉祥金刚杵纹洗
尺寸:26cm.Diam;7.7cm.High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RMB: 1,200,000-1,600,000
备注:
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Lot.1622
北京中汉,2010年11月22日,Lot.5081


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Lot.1622


北京中汉,2010年11月22日,Lot.5081
此洗属《清档》所载仿龙泉青釉之品类,器底环形刮釉垫烧工艺与明初龙泉官窑制法相类。器形直口,弧壁柔美,下承内挖式圈足。通体施仿龙泉青釉,釉质匀净,色泽青翠,澄澈如水。器身纹饰隐约可见,起伏之间,釉层厚薄有致,形成深浅不一的青色调,层次丰富,立体感盎然,整体气质素雅高洁。洗内壁及外壁皆饰暗刻纹样,洗心以十字宝杵纹为主题,内壁环饰八宝纹;外口沿饰如意云头纹,沿边起弦纹一道,外壁则刻缠枝莲纹,线条流畅,布局严谨。器底沿用龙泉古法,环形刮釉垫烧,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笔意工谨,青花发色沉着。

此类器物亦见载于清宫档案,如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宁寿宫三所库存陈设档》中记:“宁寿宫三所库存瓷器等项……一百三十三号冬青釉大洗一件”。据同册前后所列器物特征推断,此“冬青釉钵式盌”当为乾隆时期所制。另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梨花伴月收藏不在印档瓷器清册》载:“永恬居西配殿存乾隆年款:……冻青釉笔洗十四件……”。因冬青釉色青翠沉静,颇具宋元龙泉遗韵,清宫档案中亦常称之为“仿龙泉釉”,故上述“冬青釉钵式盌”与“冻青釉笔洗”应属本品同类。

乾隆时期,青釉烧制技艺臻于巅峰。此时御窑不仅能保持同品种青釉的釉色高度一致,更依浓淡与质感之别,成功烧造出粉青、冬青、豆青等多个品类,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督陶官唐英于《陶成纪事碑记》中明载“仿龙泉青釉,有深浅二种;仿东青釉,有深浅二种”,即为明证。而本品于素胎模印纹饰后罩施青釉之工艺,在《清宫瓷器档案》中特称为“拱花”,乃乾隆御窑为精准还原龙泉釉下暗刻效果所创之独特技法,工艺繁复,要求极高。
本品主体纹饰与造型,与张宗宪先生旧藏清乾隆粉青釉印花金刚杵鼓钉洗极为相近,后者著录于《云海阁张宗宪藏重要中国瓷器展》(伦敦佳士得,1993年,第147页,图68)。

参阅:《云海阁张宗宪藏重要中国瓷器展》,
伦敦佳士得1993年,页147,图68
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清乾隆仿龙泉翠青花卉龙纹洗,其造型、纹饰、尺寸与釉色特征皆与本品高度一致,或出自同一匠师或作坊之手,进一步确立了本品在乾隆官窑中的标准器地位。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仿龙泉翠青花卉龙纹洗,故瓷008810

lot 910
清雍正•墨彩珐琅十八罗汉图笔筒
尺寸:17cm.Diam;15cm.High
RMB: 1,800,000-2,800,000
备注:
中国嘉德,2004年5月17日,Lot.2042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2日,Lot.3563


中国嘉德,2004年5月17日,Lot.2042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2日,Lot.3563
墨彩始见于康熙时期,盛于雍乾。其彩料浓淡皆宜,故亦称“彩水墨”或“珐琅墨彩”,受五彩与珐琅彩影响而成,独具水墨意蕴。墨彩虽见于各类雍正器物,装饰笔筒最合适,雍正帝素好水墨,恰逢墨彩创烧成功,效果好似宣纸上的水墨画,栩栩如生,本品即为这一时期经典之作。
笔筒呈直筒造型,玉璧形底,底足一圈露胎。胎体厚重坚致,釉质莹润,抚之柔腻。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景绘十八罗汉图,人物神采尽显,衣饰纹理清晰,山石皴染苍劲,花叶点缀鲜活,江涛汹涌气势恢宏。全器以墨彩为主,矾红为辅,色调淡雅空灵,画面生动灵活。构图深得国画精髓,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意韵恬淡素雅,犹如一卷水墨长卷徐徐展开,艺术造诣极高。

本品之画法溯源,可深入参考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代丁云鹏的《罗汉图卷》。丁云鹏作为晚明人物画巨擘,深得吴道子、李公麟笔意,其白描技法冠绝一时,所绘罗汉、佛像既具仙风道骨,又富人间情趣。本品墨彩笔筒在构图立意与人物开脸上,明显承袭了丁氏风格:整体布局疏朗,留白得当,人物分组聚散得宜。
翻阅公典私藏,流传至今的墨彩器甚少,尤以笔筒类更为稀少,传世品大多与仿木纹搭配,描绘山水高士图,如本品仅利用墨彩绘制人物场景者,寥若晨星。可见一例雍正仿木纹釉墨彩山水笔筒,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市场近例可见一“杜甫游春”图笔筒,曾为香港竹月堂旧藏,售于中国嘉德(香港),2024年4月7日,lot.0570,成交价1032万港币。

参阅:中国嘉德,2024年4月7日, Lot.0570,
成交价RMB 9,360,139
还可见一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高士策杖图笔筒,曾在耶鲁大学美术馆及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展览,后售于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1日,lot.3213,成交价3484万港币,亦可参照。

参阅: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1日,Lot.3213,
成交价HKD 34,840,00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