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5秋季拍卖会“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于11月10日晚间举槌。本专场坚持以学术建构市场的逻辑,呈献曾梵志、张培力、黄锐、钟鸣、王广义、陈逸飞、刘野等20件艺术名家的代表佳作,演绎中国当代艺术的传承与嬗变。封底拍品王广义《母子》现场以900万元落槌,加佣金1,035万元成交,取得开门红的好成绩。
发表
《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719页
《艺术的魅力—当代艺术收藏在中国》,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中国,2009年,第44页至第45页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2013年,第201页
《中国当代艺术全集过渡时期的创作(下)》,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2018年,第269页
展出
“艺术的魅力—中国当代艺术及其收藏”,2008年10月18至11月10日,今日美术馆,北京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2013年10月19日至12月18日,大都美术馆,北京
“共同的现场:UCCA15周年理事收藏展”,2022年4月16日至7月3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母子》是王广义“后古典”标志性且极为重要的作品,他于1988年创作了两幅几乎完全相同的版本,另一幅现为M+美术馆收藏。艺术家在本作中将目标对准了西方绘画的经典题材—“圣母子”,但并未局限于某一幅具体原作,而是提炼了众多同题材名作的核心元素,进而将主题升华为对“宗教绘画”—这一西方古典艺术根源的“修正”。画面中,圣母端坐于中央位置,右手“托”着圣子,但头颈部分却完全背对画面,姿态神秘又极具张力。

《母子》对西方经典母题的解构和改造,正是王广义从80年代宗教理性向分析理性转变的萌芽,他用一种生动的图式,实现了用形而上的图式对形而下现实的批判,并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定义自身在世界美术史上的位置?”、“如何在古典传统中表达前卫精神?”等80年代末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命题进行了回应。这也正如他所说的:“一切文化图式事实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我们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它,而后对这一文化实施某些修正,也正是这种对文化的修正行为证实了我存在的意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