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专稿 | 杜小同:我始终不愿意脱离传统

2021-04-29 16:46:39 作者:李家丽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文 | 李家丽

杜小同上次办个展,还是在2018年的中国美术馆。他说,当把作品放在一个同工作室完全不同的场域时,很多问题便浮现出来了。这两年,他一直在探索这些问题,思考状态和创作状态也发生了些许变化。问题有无答案?变化又有几许?且来看他的这场最新个展。

89eVgJm0jBn7FB2KVnjL37jC1OFKEDP56PxINxaw.jpg

展览海报

2021年4月8日, “无际——杜小同作品展” 在烟台美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杜小同继2018年之后对近年思想状态、创作实践的再次梳理。三十余件作品均为新近力作,心向冲淡美学又具当代视野,承续笔墨传统又有语法创变。

“纠结的点从构思转到创作了”

两年多的思考里,杜小同的创作状态发生了微妙变化。

“2018年的个展之前,我在构思阶段常常比较煎熬,会思考很多问题,但创作阶段,我想得很少,是相对愉悦轻松的。但上次个展之后,这两年一直在捋自己的思路,清晰了很多。所以,在构思的时候没有那么焦虑了,纠结的点又转到了画面创作了,自己一直在与画面较劲”,杜小同表示。

xqU2iGrcvCjhDmFeN5k8tFYAOrEYQfdHeyKr0YMC.jpg

窗前月 60cm*250cm 纸本水墨 2020

这种“较劲”源自于这两年来,杜小同对画面物象和笔墨语言的思考。

中国传统绘画,以宋画为贵。宋人讲格物,宋画求物“理”,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翎毛,宋画总给人一种精心布置,细细勾勒之感,不似元画那般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然而就是这看似极具写实意味的宋画,虽历经千年,却仍显露空灵意境,以典雅、高贵的身姿诉说着中国传统那含蓄、雅致、不着丝毫尘俗的美。“所以对中国画而言,能不能传递出自我心性,画面形象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并不是说,画面形象就一定是种束缚。在这一点上,宋画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杜小同说道。

fhjoI1Eq3WLMj1sGAGNf9blzM68ttohUnTA7AI8y.jpg

潮汐 130cm*70cm 纸本水墨 2021

在保留画面物象同时,杜小同希望它们能尽量弱化,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就像今日提起李成,想起的是他那如卷云般的山石;提起郭熙,想到的是那如蟹爪下垂般的寒林枯槎——物象太实,对于感受作品而言,有时也是一种障碍。杜小同一直在避免这种情况,他希望作品物象既能朦胧简洁,又希望作品能保留物象的影子,而不致走向纯抽象。于是,他在物象的简洁程度中踟躇,在画面上反复尝试,以找到那个平衡点——既能让观者感知到物象,又能不被物象所困,溯源而上,感知画面背后的意涵。

aFe5psOrJbTYjxAylSVDBJPaBaG5tPBrh2ijhHtc.jpg

初 130.5cm*70cm 纸本水墨 2021

笔墨层次氤氲出物象的多样质感,意象的多少,又影响画面平衡,进而影响观者体会。杜小同想在这种平衡间寻求古今的联结点。“形象的多多少少总是不容易把握,有时候多了,会觉得画面太过啰嗦,有时候太少了,又会觉得留下了太多空白。所以,这两年很多时候都是一张画画完了,要拿去展览时,再一看,发现什么都不对,又重新开始画,反复修改。这种情况以前很少,以前是构思的时候很煎熬,创作的过程基本是一气呵成”,杜小同说道。

0lZabQCkrLX9MPurp56hUyVFEswTsphvtO9vizyw.jpg

八月 228cm*552cm 纸本水墨 2019

“海与石”

一笔乾坤。在跟画面的反复“较劲”中,杜小同的笔墨更为精妙了。这种变化在“海系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减少了用笔而着重以墨渲染物象,减少画面用色而增加灰的层次,山水的块面感弱化以增强其流动感,他增加了大海平远气势,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gjOulC9TFW1MDJ5f1cYuiNXB5YCUTZQhERaWO9JJ.jpg

夜曲 46cm*90cm 纸本水墨 2019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的“海系列”中,画面人物减少,以往居于近景的人物被推到了远景,画家的视角被拉远,仿佛杜小同站在离大海很远的地方,静默着凝视着这一切,豆粒大小的人,或是眺望大海,或是嬉笑戏水,但这一切,仿佛跟杜小同没有关系,他就站在那儿,看着海边发生的一切。这是一种跳脱了日常情绪后的空淡,是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后,万象在虚静而澄澈的心境上的映照。它既非欢乐,又非哀伤,而只是一种恬惔,一种臻于道境的明净。

kVXM2KfZOPBwBHO5jrwkmpI3KHdEo1IWl8XAVZ04.jpg

夜潮 130.5cm*70cm 纸本水墨 2021

杜小同也画没有人的海,神奇的是,他仅用墨的变化能描绘海的澎湃,也能诉说海的旷远。他的《夜潮》很打动人,灰的三个阶段相互碰撞,就像是用水墨演奏一首交响曲。它很容易让人想到杜小同深夜在海边散步的场景,也许他有时带着愉悦,有时带着思索,也许有时什么也不想,就那样听着海风,看着夜潮一波又一波的涌向海岸,仿佛全世界只有一海,一人。

也许杜小同在画的,从来都是他自己。

DNh0CK0o4d3gtLpIt1gaqBj0CbTMCZ7cK5JHzn6N.jpg

来信72.5cm*123cm 纸本水墨 2019

4fYBkBIwrdGfcKsGYrESlSYNljh485cRaKVZ7AnN.jpg

填海集之三 69.5cm*44.5cm 纸本水墨 2020

如果说在“海系列”,杜小同有意减少了灰之外的用色,转而增加灰之内层次的话,那么在“石”系列中,杜小同却增加了黑色空间,及黑白灰的对比。画面张力加大的同时,石的生命力也较之前更为旺盛了。绘事,非绘物之形,而绘物之情性。杜小同在画的,非石之形,而是石之情性、生命。他把石、竹这些在传统中极具人格意味的物象从“比德”的系统中解脱出来,使其本身的生命意味显现。当文化的枷锁去除,人们才会发现,石、竹的生命原来也是如此活脱脱、如此富有生命力的。

“我始终不愿意脱离传统”

杜小同不是没研究过现代主义,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的十年时间里,杜小同尝试过很多现代艺术的创作,但慢慢的,他觉得,于他而言,这些始终没办法跟自己的内心产生紧密的关系。而中国画中对自我心象的观照,对万物生命的体悟一下吸引住了杜小同,他又找到了画画的乐趣。

cIHTFRIfokM8UdCnVyigXJc88fspK8QD7gWBtlt2.jpg

填海集之七 69.5cm*44.5cm 纸本水墨 2020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杜小同骨子仍然是一个古典的艺术家。他的画面很传统,但他无意于回到游历南北,以山水表现自我趣味的宋元时期。他十分清楚的明白,那不可能,当代总要有当代的笔墨语言。

“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回到古画的那种笔墨关系当中了,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有用传统的符号,避免观画者因为这些符号落入古画的框架中。我一直认为,临摹是为了体会古人观察时的心境。它不应该成为你的符号,它必须要转换”,杜小同表示。

hO51hmLnoMOVouZg3oerkH6tWUGpvRg5pLC0FjrC.jpg

昆嵛 99cm*59cm 纸本水墨 2020

不用传统符号,就意味着对杜小同而言,传统一点价值也没有吗?或者说,对杜小同而言,传统意味着什么?

杜小同认为,无论是宋画的理性克制,还是元画的孤高清逸,亦或是明画的狂放挥洒,画之基底是相通的——通过绘画,将自我感知不经任何损耗地传达出来。只是这个自我感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内容。宋人重“理”,所以绘画更注重对物“理”的呈现,是较为对象化的;而元人尚“意”,绘画就注重描绘个人情绪;明有狂禅,心灵的自由达到了又一个高度,所以绘画就显得更加狂放。“无论表现形式怎么变化,绘画的基底是不变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个基底都是相通的,只是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特色,有时候比较注重对象,有时候比较内心化”,杜小同表示。

1k1lIjod66GlU2hY5PGHYT5SDozVqHlLEDRH3IsL.jpg

瞬 130.5cm*70cm 纸本水墨 2021

基底背后,中国文化有自己的感知体系——用“生命的态度”看世界,并在这种物我两忘的状态中安顿心灵。“生命的态度”其实一种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简单地说就是,看一朵花时,并不是为了看它的形式构成,不是为了获得美的形式、美的体验,而是要将花从意义体系中解脱出来,还原它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所以,元虞堪评倪云林的长松之作《惠麓图》:“因君写出三棵树,忽起孤云野鹤情。”

三棵古松,映照出一个孤云野鹤的世界。

vcm2Ks63sDzq5Qjs6qxb8kCOqStM7yjG3teBnMB8.jpg

石 248X124cm  纸本水墨 2020

这是杜小同眼中的传统。也是在这一绘画基底,及基底背后承载的中国文化系统,使杜小同始终不愿意放弃传统。他想在水墨中安顿心灵,并为心灵的安顿找到当代形式,以接上中国画的“气”。

“灰色维度”

曾有人说杜小同的作品里充满着“灰色维度”,这种“灰色维度”在近两年变得越发明显,其间的层次也愈加丰富。那么,他想干什么呢?

杜小同坦言,增加灰色空间是为了达到一种画面平衡。他不希望画面语言中任何一点太过突出,所以他摒弃了年轻时使用过的视觉冲击十分强烈的颜色,转而大面积使用灰色。

7p0k8qesI4KBQdaAJAuKnmpEfDRAP6hj5qkefo1v.jpg

水云生 245cm*123cm 纸本水墨 2021

的确,灰色是暧昧的、含混不清的。它不确定,却能安放那无数说不清的、复杂的情绪。物象在灰色中变得恍惚,观者也轻而易举地走进这迷离的恍惚,去观看自己的世界,体会自己的内心。杜小同很抗拒给别人灌输概念,他认为,概念意味着拥有明确的信息,人们往往会急于获得这明确的信息,然后转身走开,那种微妙的体会就会大打折扣。他想在画面上表达自己内心的体会,相信也许有一天总有人可以体会到。

k5E8032jW0XaRiHtDUrWn2MCPnTdeXIHa7iUrer5.jpg

北方 60cm*248cm 纸本水墨 2019

仔细想想,灰色的不确定、朦胧、模糊,不正是中国绘画乃至美学的底色吗?古人要在 “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要在这个物理世界之上构建意象世界。这个途径,就是离开确定,在不确定中探得。所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所以,古人用色向来十分谨慎。即便是青绿山水,也仅用水墨淡彩上施以石青、石绿,少有浓艳的五颜六色。

但与古人不同的是,杜小同讲的,是今天这个时代的故事。

责任编辑:李家丽

推荐关键字:中国画 无际——杜小同作品展 杜小同 水墨 烟台美术博物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