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天鹰老师是出版界的名人,担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20年,在纸媒时代,战功赫赫、硕果累累。奚天鹰老师的名气大,不仅在于他广为人知的业绩,还在于他随和的个性,极易让人亲近,朋友多了,声名越发远扬。
我认识奚老师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大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术出版社要出一套油画人物的册子,由此和奚老师有了一些交集。后来在许多场合中也不时看到奚老师身背相机的帅气身影,偶尔也会过去和他打个照面,嬉笑一番。但我和奚老师真正熟识起来,还是在肖峰老师的高研班中。
2014年,国美老院长肖峰老师的高级研修班在美术报的主持下开班,我受邀承担了数周高研班油画课程。初来班上,见到学员,自己深感诧异。班中学员来自各地,年龄相差很大,其中有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长者,也有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奚老师就是几位年长者之一。学员们不分南北、不分老少地聚在一起,自然都是冲着肖老师而来,自己与大家凑在一块是因为缘分。记忆中的那段时间尽管短暂却是愉快且充实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奚老师在吧。奚老师曾半带玩笑地对我耳语道:大家在一起画画,是想图个乐子,可不能太严苛了。其实,我明白这些长者的不易还有他们的追求。大家都是画过画的人,岂不知其中的甘苦?奚老师从行政岗位退下来,是想换一个活法,尽管面对人物写生还有些生疏,但重拾画笔还是需要一个愉快的氛围,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不管怎样,因为那段相处的时光,我和奚老师成了忘年交。
从那时起,奚老师常和我以微信的方式交流他的画作。在奚老师的画中,能够见到他在形式上的营造,能够见到国美绘画传统中提倡的概括与表现力,能够见到他的脾气与秉性。我想这与他在国美的学习经历有关,特别是与他多年从事美术出版练就的眼光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奚老师对于油画的执着与勤奋,也使得他的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一些个人的面貌。
2020年的春节是国人难以忘怀的,因为疫情,大家都响应政府的号召居家抗疫,奚老师在这段时间内画了一批反映江南风光的风景画,着实让人感佩!
大方、硬朗、抒情可以说是这些作品中的显著特点。构图上,奚老师以平远的视角展现纵深的空间,特别吻合江南的地貌特征;在色彩上则大胆尝试,以明暗、补色对比强调内心的感受,尽管奚老师善于把握一些以同类色组成的和谐画面,但他似乎更愿以激越、浪漫、深邃的色彩描绘江南景色。在画面里,我们能看见奚老师常在描绘幽静山谷的画面中,提出一小块显眼的亮色来表现山中的民居以增强活力;或是在暗绿的湖面上拉出两、三条亮色的浮萍,显得湖面幽深无比;又或是在绿色草坪上点画出一片红色的郁金香花海,让视觉感受更加饱满。在形式上,奚老师以归纳、简约的线条来构建画面,在色彩上则喜欢以江南的“浓妆”来尽情展现他充满活力的浪漫情怀。
在奚老师和我的微信交流中,我注意到,奚老师的微信封面是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风景画,画面上洗练的形式感以及蕴含其中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想必为奚老师所推崇。活跃于上个世纪初的欧洲“新艺术运动”,不仅出现了克里姆特这样一位奥地利的大画家,还诞生了科柯施卡、席勒、霍德勒等一批表现主义画家,而“新艺术运动”所倡导的“整体艺术”概念将绘画与设计、艺术与技术、西方与东方融为一体的思想整合,使得上个世纪初的艺术世界充满活力,在欧洲的德语地区还将这种运动称为“青年风格”。的确,“新艺术运动”中的自由、理想的风格形式体现了青年特有的朝气。时至今日,在新的艺术潮流中仍不断余音绕梁,回声阵阵。作为老出版人的奚老师,曾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维也纳分离派在中国的影响,而新艺术运动中的一些画家也从事过书籍装帧设计,在奚老师退休之后,重拾画笔,以此为追求,当属必然。但我想其中一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新艺术运动”的理想更加契合他那颗不老的心。
奚天鹰老师在闲谈时常以“民国老人”自居,因为他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他和年轻人在一块儿时,不时拿来“镇场子”的话语,让大家知道他的辈分。但是,言语间,我们依然觉得他是同辈人,奚天鹰老师帅气的外貌,反应敏捷的话语,实在不像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有朋友说,奚老师的精力早已超越了他的同龄人,他不得不和年轻人一块玩,看来此言不虚!
奚老师嘱我为他重拾画笔写点东西,以他的辈分和人脉,自己深感不堪此任,只能勉力为之聊表敬意!在此谨祝奚老师永葆青春!绘画耕耘中收获满满!
何红舟
2020.4.6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