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感悟敏锐 飘渺舒漫 ——读张新中作品

2018-10-16 09:55:58 作者:李明久 来源:中国文化报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太行秋韵》 纸本水墨 240×120厘米 2010年

《暮韵图》 水墨纸本 34×68厘米 2012年

《雨过南坡》 水墨纸本 68×136厘米 2012年

  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时至今日,中西融合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主流。因此,从事山水画艺术创作,必须做到继承传统、融合中西、深入生活、创造经典。在传统绘画中,文人墨客多以山水寄情,放肆于自然万物之间,或欢笑、或悲悯、或奔放、或收敛,“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坦荡淋漓之气油然而生,这或许也是画家之情怀吧!

  而面对西方绘画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作为新一代的艺术家,张新中在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创作路上,作出自己独特的判断。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同时更要立足于当下。难能可贵的是,从张新中的画中,笔者看到,张新中在美术院校受到了专业的技法训练,又得名师指教,不仅扎下了坚实的画功,而且有着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在山水画创作上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他从传统入手,开始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研究。他不断研习范宽作品之势,黄宾虹、石涛之笔法、墨法,并从当代山水画家的作品中大量汲取营养。他以太行山为研究基地,多次深入太行山写生,其山水画强调笔墨的丰富性,同时也将西方绘画中点、线、面的构成元素悄悄融入山水画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他的水墨山水作品,打破了常规模式,以纵横多变的线条,淋漓的大墨构筑画面结构,线与墨通过皴擦巧妙连接和融合。在画面构成上,整中求平,平中求变,变后归源。源的核心是诗,而由诗又外延出新境。他的山水作品较为接近传统,但不拘常格,尽能活脱舒漫,细品之后亦可领略奇拙之趣。

  张新中的绘画追求淡而飘渺的意境,却没有挣扎、重复在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水墨意象里不能自拔,而是让水墨渗化、虚化、幻化,使之成为朦胧的渲染,细处更精细,笔墨匠心独具,将江南文人画的婉约与北派山水的笔力雄健、气势恢宏相结合,又不失点线骨架的支撑。他以浑厚凝重的量感,苍茫郁结的明暗感,大胆明确的构成,淋漓丰富的笔墨,努力去揭示自然山水的内在韵律和本质面貌。通过对巍峨云山、混沌气象、广厚塬峦、密林田畴的表现,既重视传统,但又非食古不化,同时很注重作品的当代性、地域性、人文性,以及作品气质的体现。他的一幅幅山水画卷,除了具备文人雅兴玩味的要素之外,尤其融入真山真水豪宕旷野之灵气,笔墨率真随意、无拘无束;置陈布势时出新意、别开生面,既高雅脱俗又活泼潇洒,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情调,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山水的情怀和气象。

  张新中认为,中国山水画同西方绘画有着本质区别,即中国山水画应坚持以儒、道、佛等传统哲学思想为核心,表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无论从五代荆浩、宋代范宽的北方画派,还是现代山水大师黄宾虹的积墨山水,都可以看出,虽然技法不同,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指向都如出一辙。因此,他的画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造化的师法,却又不局限于此。他将目光从昔日文人画所框定的思维定式中拉了出来,对传统的用笔用墨程式进行了突破和改造,建立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图式法则。寄情于景、借景生情,并将赋予其中的精神融入笔墨之中,这时的天地自然对于画者来说,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自然,而成为了自在的生活哲学。这是抹不去的文人情结与东方文化精髓的表现,从而实现了山水与画家精神上的共通。

  从张新中的创作轨迹和山水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遵循时代艺术的规律,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和实践着,恰如李可染的明训“澄怀观道”,只要主观心理充实,加上勤奋努力,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王璐

推荐关键字:水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