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做有内涵的“拍照党” 上海宝龙暑期“大餐”各路潮流文化了解一下

2018-07-09 08:33:50 作者:王璐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WAVELENGTH:出厂设置”开幕当天

  美术馆里集体蹦迪?美术馆式演唱会?超模现身!

  这里,确实是上海宝龙美术馆……但未来3个月,这里代名词为“工厂”。

展览总监制 何穗

  “工厂”里汇集了当下潮流文化,60余组跨领域艺术作品里面有艺术家、设计师、美食家,生产“Chanel”、“Gucci”、艺术品…开设买、买、买的快闪店,更光明正大将大大小小垃圾桶放展厅。

  这便是上海宝龙美术馆奉上的暑期艺术“大餐”,而何穗第一次作为展览总监制,也深入到展览的筹备过程。

  Pick 艺术头条话题拿门票:

  https://artexpress.artron.net/wap/topic/index/414

“生产间”展厅现场

  开幕当天下午的 “WAVELENGTH:出厂设置”沉浸式艺术体验大展已人山人海,这一系列展览最初从纽约开始,去年在北京举办,初衷只是想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创作领域,有同样兴趣才华的人聚集在一起,聊一聊“消费主义、物品再生循环”的问题。

“实验室”展厅现场

  既然为“工厂”,展厅的四个展区也分别被命名为“生产间”、“实验室”、“主控室”和“仓库”。每个展区的作品对应相应主题,“生产间”里均是以木头、竹子、纸、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为材料,赋予其新的含义。“实验室”设置成10个不同主题单间,从最开始徐震®的强调艺术消费品属性到最后的“垃圾屋”。而“主控室”以多媒体为主。最后,“仓库”快闪店,供观众购买衍生品。

“仓库”快闪店

  比起指定展览动线,主办方更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玩”。而据悉现场大部分作品均在展厅内搭建完成,从物品再生产,到现场“垃圾屋”,不得不让人想到事物生产、消费、使用、丢弃的循环过程。而以这条线索,远离迷茫,重新看看这些被你拍进相机的作品,到底该如何解读。

  “生产间”:废物再利用

查尔斯·佩逖伦全新装置《螺旋》

  生产是一个是手工的表现力,艺术家可以通过手工将废弃的物品变成新生事物。以公共空间为开端,突出了“循环”概念。法国艺术家查尔斯·佩逖伦特为展览创作的全新装置《螺旋》,以白气球不断循环的方式告诉大家,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灵魂,而当白气球受空气影响掉出装置时,这就是上帝的礼物。

Claudia Casarino《Uniform》

  黑纱制服的《Uniform》是南美女艺术家Claudia Casarino,根据2008年大量巴拉圭人移民西班牙事件而创作。她以当地的制服形态比作原地等待回归的人。

英国艺术家 格拉汉姆·哈德森《上下》

  而让物品新生、循环的还有英国艺术家格拉汉姆·哈德森的建筑《上下》,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参展,所以作品中也首次运用到竹子。他以往的作品也均与城市景观有关,因为他觉得建筑中的脚手架、黄色工业灯、警戒线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贝亚·弗伦德曼《乡愁》

  贝亚·弗伦德曼《乡愁》这件作品与环境、气候变化有关。他认为环境被工业化所改造,虽然家乡是你熟悉的地方,但工业化却使得家园变得疏远。

童昆鸟作品

  这个自带月球的透明空间装置,其实是一个巨型垃圾桶形状,你没发现吧。艺术家童昆鸟擅于将日常杂物变做创作材料,如橡胶人, 玩偶, 军鼓,马达,黄铜仪器等等。装置内物件感应到有人进入便开始叮叮咚各自运行,充满调侃、嘲趣、古怪而陌生的快意。

Jae Ko的《流》

  把最寻常的纸张堆积在一起,会形成什么?看Jae Ko的《流》。所有再生纸因为重力挤压导致纸张突出,形态更像海洋和山川的运动。Jae Ko认为在自然里面会重新思考价值的意义。

亨利克·维斯科夫《重力管弦乐团》

  展览里会看到很多服装设计,搭配新颖又看不懂。如丹麦时装设计师亨利克·维斯科夫的《重力管弦乐团》,融合装置、时装等多种媒介,一群身穿黑横条的倒吊巨型布偶,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像在丛林里一样穿梭其中。

  还有一排全球时尚院校设计师“反时尚”范儿的设计,这些用回收的牛仔布、空气编织、纸…设计的衣服让人疑问,花大量时间和钱制作衣服的意义是什么?算是设计师对服饰与社会、市场产业链关系的一种反思。

谭婧作品

  中国艺术家谭婧的作品以伪电视广告的概念,赋予普通苹果和毛球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并以电视广告的形式,卖出荒谬的价格,反射现在铺天盖地的销售手段。

乔纳森·罗森《MIRROR》

  美国艺术家乔纳森·罗森的《MIRROR》,会让人忍不住拍照。但镜面中一直变换的字,每次都能带来不同成像。艺术家也希望通过字面意思表达“我到底要什么、我是什么”。乔纳森·罗森的创作受10年广告经验影响,作品也通过研究消费者心理,重新反思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艺术与消费的“实验室”

徐震®的“套装”系列

  艺术品消费我们可能最了解的,就是徐震®的艺术超市。在“实验室”展厅,徐震®的“套装”系列将过往的系列变成艺术品套装,强调艺术品作为消费品的属性。同时也提供一个新的策展方式,怎么把艺术品和消费品放在一起展示。

弗朗西斯科·德·帕哈洛《爱与悲剧》的故事

  因为新交了女朋友,弗朗西斯科·德·帕哈洛一改之前风格,创作了《爱与悲剧》。房间里的纸人都是用捡回来的废物再创作。

  荷兰艺术家巴斯·科斯特斯自2007年以来,每年举办两次“反时尚”派对。他将剩余布料、废弃的雨伞等重新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反映他对时尚界现状的反思。

菲利普·考尔伯特作品

  被称为“安迪沃霍尔教子”的菲利普·考尔伯特,作品将古典绘画、当代消费者形象与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元素重新组合。同时作为美食家,他将汉堡和鸡蛋创作成可穿着艺术,把现场这一单间打造艺术家的理想起居室,更将自己比喻为“龙虾哥”。

 Trevor Andrew《100%真中国制造》

  买了真Gucci的人,还愿意去逛A货么?愿意!Gucci 合作艺术家Trevor Andrew为展览还特意去逛假Gucci店。而在“实验室”最后的《100%真中国制造》,给人最大的震撼除了整屋“垃圾”,还有Gucci 在公用垃圾桶上、Gucci 在画作里、Gucci 的衣服上,Gucci 在捡来的门板上…

  Trevor希望观众在这里探索“真实和虚假”,设想如果将所有东西都刻上Gucci Logo,它就是Gucci了吗?真实不是由哪一个logo或哪一个品牌定义的,而是对你来说的真实。

“Lunéville 缕薇”工作室《群扇》

  既然有Gucci,那当然有Chanel啦。上海的刺绣工作室“Lunéville 缕薇”,两位80后创始人张晓星和宋亚樵均曾于Chanel旗下的高定刺绣工坊学校Lesage 学习。这次他们与花艺工作室合作,营造在大自然刺绣的场景。空中的扇面巧妙运用法式钩针、日式、中式和英式刺绣等多种传统技法,结合当代艺术和流行文化元素。

  主控室:科技引领未来

  如果说展览最大的体验区,可能就是"主控室",VR、镜像空间、躺椅看世界、投影地铁...陈抱阳的VR迷宫《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带你探索真实和虚拟的感觉。然而你在看风景的时候,同时与迷宫本身构成景观,成为别人的风景。

加布里尔·普莱契的《无限空间》

  加布里尔·普莱契的《无限空间》,以互动沉浸式的体验模糊数字媒介 和物理媒介之间的界限。他认为科技也可以更加关注所处的环境,而不是与真实世界变得疏离。

  掀开黑幕,观看杨牧石的Led灯装置时,建议穿白色衣服拍照,原因如图...能映射出色彩。

 

程然《狂人日记》

  到了尾声,逛累了?没关系。在躺椅上休息,顺便看程然的《狂人日记》三部曲。这一系列程然自2016年起持续至今,每一部分选取一个城市进行拍摄创作,集合成一部属于艺术家的“城市故事集”,探索异乡人、语言与言说、时间与地方等问题。

  截止至10月8日,这里还有诸多有趣展品等待你来体验。

责任编辑:王璐

推荐关键字:宝龙美术馆 装置 跨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